融合土壤修复的农业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融合土壤修复的农业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分析

王波

陕西地建滨江新城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汉中 723200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分公司 陕西 汉中 723200

摘要:目前,各种新型技术层出不穷,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方式,我们要把握好发展的关键,针对具体的情况来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的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土地工程技术在土地生态整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有效的处理其中各种问题,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于此,本文对具有污染风险的农用土地整治技术体系的构建展开具体的分析,旨在可以提高我国土地整治的整体水平,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率。

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分析


引言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土地资源的可用面积持续减少。鉴于此,人民群众对于土地资源整治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领先技术的运用,让土地整治从以往单一的技术转变为综合性技术,有效完善了土地整治技术体系。

1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土地也用于各种生产,虽然在经济收益上获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伴随着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仅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而且现在人们的发展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长远发展的目标做打算,我们就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的进行。目前城镇的发展非常的重要,要想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城镇,就需要合理的进行土地的开发利用,使得各项工作人员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土地技术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就能实现更好的效果,促进各项工作的进行,改善传统城镇土地工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我们要综合的考虑各种问题,要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各项工作,构建一个新的发展体系,使得各项内容能够有效的进行。

2土地整治技术与其发展过程

土地整治可以说是世界范围之内的重点问题,在发展进程中引起诸多国家的密切关注,土地整治的实效性和国家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时期,大多通过增加土地使用率与频度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土地修复所运用的形式,需要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差异相结合,对其因素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再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国家的土地整治项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在社会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土地整治技术与系统也越发完善。通过科学观念来展开统筹计划,将土地治理资源进行综合,对优化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而言,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环境下,应当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向着战略方向展开发展。土地整治项目的发展应当对城乡统筹工作展开全方面的考虑,力求步入生态文明的建设当中。与此同时,应当在创新、合作、开放、以及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下展开土地整治项目的发展,土地整治的理论、系统、技术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内部动机。此外,应当通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展开土地整治项目,尽量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3融合土壤修复农业土地整治技术体系的有效对策

3.1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体系

在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体系建设时,相关管理部门工作重点应是农村土地产业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耕地保护体制中,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其中,在协调、自愿、有偿等原则基础上,减少对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限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方式的改革,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应遵循规划标准,使农业产业发展实现集中化、规模化,以达到优化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目标。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平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局面。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监督,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地域性、差异性极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到有效掌握。严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生的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以及强制征收土地等行为,使农民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同时,在土地综合整治时,整治的标准应先确立,综合分析土地的数量、质量以及集约用地的水平,对监督及考核工作的重点进行明确。

3.2融入土壤修复技术综合整治工程

3.2.1通过植被种植对土壤进行修复

通过植物来进行污染修复主要是针对于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在污染区域中种植一些特定的植物,借此去除、吸收土壤之中含有的重金属,并将它固定化,进而做到改善土壤性质,让土壤能够种植出更多的农作物。

3.2.2钝化修复技术

钝化修复技术主要在对材料展开改良的基础上,把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通过沉淀、离子交换、吸附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将其消除,并且运用腐植等一系列对策,对土壤中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最大程度避免这些形式在植物的根部进行积累。现阶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改良性材料被广泛运用到土壤整治工程中。这部分材料主要包含矿物、聚合物分子材料、生物。当土壤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通常情况下,重金属会对某一些类型的土壤生物形态进行一定的优化,并且对土壤原始的结构展开有效的改善。

3.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是土地整治的最终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只有依靠农民,为农民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通过在乡村一级成立理事会和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相关项目管理决策,以此来强化农户主体意识。二是在全域土地整治过程中,高度重视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利益表达,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障农民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保障农民的利益共享,妥善处理好项目规划与农户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关系,从而保障农民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帮助,但是,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依旧存有非理性的现象,再加上对土地修复的研究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目前,在对土壤污染问题展开解决的进程中,更多的技术方式被普遍运用到土地污染修复工作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新时期下的土地综合整体效果,应当完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等利.刍议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智能城市,2018,4(10):69-70.

[2]肖武,李素萃,梁苏妍,徐建飞,吕雪娇,隋涛,汤曾伟,YINXiangyu.土地整治生态景观效应评价方法及应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07):152-153.

[3]罗明,雷梅,周妍.融合土壤修复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2017(06):46-47.

[4]林泉.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329-330.

[5]李雪珍,赵中秋,原野,王翔.生态化土地整治研究[J].中国矿业,2017,26(S1):138-139.

作者简介:王波(1985-),男,陕西商南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工程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科研项目“汉江北岸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DJNY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