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我军装备保障发展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新时期下我军装备保障发展问题的思考

王馥玮 张健 王嘉铭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 100072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军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立足新时期发展实际,对我军装备保障发展现代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装备保障;发展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军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装备保障工作是军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时期获得更好发展呢?

一、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建设

在2017年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主席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同年在建军九十周年大会上再次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一系列指示为持续将军民融合式陆军装备保障推向深入指明了方向。纵观我军部队装备和保障现状,从装备发展角度来说,装备更新换代,装备的组件构成日趋复杂,嵌入的科学技术手段也日趋精简,立足自身保障能力实现装备保障全领域、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难度较大;从军事训练角度来说,训练实战化已经成为我军军事训练的关键,装备使用大幅加强,装备保障任务光荣而又艰巨。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模式对实现部队装备转换、日常装备维修有极大地推动作用。随着国防军队建设的日益深化,部队战斗力的提升,装备保障资源的消耗和需求日益增加。部队装备保障资源同日益增长的装备保障需求呈现出巨大的供需不平衡的现象,由于部队人员岗位固定、高精尖人才数量较少,技术手段单一,致使装备保障力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日趋增加的装备保障需求还有差距。地方人才库相对军队人才库,人才储量及人员技术能力都具有巨大优势,社会人才具备了更为高精尖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对装备保障工作能够提出更为优化的方案,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地方企业相对部队,在信息获取以及器材供应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技术手段、设备引进和资源获取上展露出先进、快速、高效的特点,将这些优势运用到装备保障工作之中,可以缓解部队新装备保障压力。我们要重视引进社会资源,加强军地联合保障,将军队的财力、实践经验同社会人才、企业的技术、资源相结合,开拓装备保障的另一条道路,促使保障效益得到最大化,提升装备保障效率。

二、强化部队装备保障资源建设

装备保障资源是装备保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装备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更是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先决条件。新时期我军装备保障工作在装备保障资源配置方面暴露出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装备保障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致使部队落实装备保障工作效率较低,严重制约部队开展部队战训工作。因此,将装备保障资源配置合理化,提升装备保障资源利用率,成为当前又一重要装备保障建设。装备保障资源是集装备保障人员、装备保障器材、装备保障技术在内,涉及所有与装备保障有关的人、物、财力及相关信息。合理优化各个子集,形成装备保障资源建设这一集合的聚力提升,对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装备保障资源配置合理化不足,特别是在装备维修方面形成制约,严重影响到部队工作开展。故以装备维修为契机,对装备保障资源配置建设提出对应建设意见,以此强化我军装备保障相关建。

(一)关于装备保障人力资源

在装备保障构想一章中,对装备修理工作提出了相应构想。其中涉及到装备保障人员问题,即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社会业界里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企业公司里面是占比最大,管理最为繁琐的一环,正确处理好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是推动公司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同理,人力资源在装备保障资源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合理优化装备保障人力资源配置,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增强人员利用率,提升综合保障效率,提高装备保障效益。

1.增加装备保障人员数量

目前装备保障人员数量趋于稳定化,由于编制体制调整,部队人员严格落实按岗定编的要求。但目前从部队现状来看,装备保障人员呈现出人员短缺,人员专业重合度较高。具体反映为专业人才数量与装备修理任务不适配,一是传统型装备编配数量增多,修理任务增加,人员编组数量无法满足修理需求;二是不同专业人员数量不均衡,部分专业人员数量堆积多,修理编组合理化存疑,人员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提升装备保障人员数量的具体工作中,应根据现行装备编配数量按一定比例增加对应装备保障人员数量,在人员具体分配中应以修理编组为基准进行划分,将装备修理问题与所需人员专业类型、数量及工时相结合,通过数理分析得出优化方案统计人员数量。

2.实现专业人员层次合理化

装备保障人员新老交替出现断层,中层过度人员相对匮乏,从事高新技术工种的高级士官和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干部编配少,不利于装备保障任务的开展和人才的保留、培养。因此,我们要提升装备保障技术人员的地位,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基础上,优化装备保障人员层级分配,做好梯次储备,要积极做好相对优秀的人员思想工作,力争长期服役投身军队事业。

3.强化专业人员能力提升

当前我军装备保障人员的技术能力,总体呈现出专而不精、单一而不全面的特点。这一现状是基于以往装备技术发展较为缓慢,技术类型较为单一,装备保障手段和方式比较简便,对于保障人员能力需求相对较低的情况所形成的。现今,随着国防建设步入21世纪,科技兴军、科技强军的步伐日趋加快。在这一趋势下,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复杂程度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随之对装备维修保障力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于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不是简单的“专精”,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深度和广度,即“多能”。因此我们要加强人才技能多样化建设,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

(二)重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

现如今,全球的军事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分别由当时科学技术手段所引领,其中信息资源在每个阶段都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人们通过信息获取能够很好的掌握事物的发展动向,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装备保障资源配置中信息资源同样处于重要的位置,通过信息的获取、传递及反馈可以很好的形成一个闭环回路,为装备维修保障提供关键的决策能力,以此实现装备维修保障效率能的提升。要想更好的发挥装备保障效能,除了重视装备保障工作的落实运行,更要注重装备信息数据的收集反馈。通过实时掌握装备情况,同部队维修保障能力进行比较,选择适当的装备维修方式,组织相应的修保活动。

建立装备、器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在装备关键部件嵌入智能传感系统,通过计算机建立动态数据库,将各部件损耗指标作为量化标准植入系统,根据传感系统反馈的装备损耗情况与各标准进行对比得出装面临的故障问题。而后根据对应问题转入制维修保障方式数据库,给出多种方案,且方案后附加对应所需器材和维修装备的数量类型,实现指挥员能够结合当前任务需求和部队现有装备保障能力快速决策,从而提升装备保障效率。

三、展望

军队建设是我国建设的重要分支,装备保障工作是维持部队日常运转、保证各项训练开展的基础。随着时代发展,我军未来装备保障建设会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保障体系,将把我军建设推向又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于洪敏,黄韬等.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J].装备学院学报,2016,27(5):10-13.

[2]王佳,李文生等.我军装备保障力量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2):309-310.

【作者简介】王馥玮(1992.11-),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陆军装甲兵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