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初探

张学勇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发展认知,培养情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合理创设特定的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感知学习内容,激发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一种多向传递互动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强调在“做中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交流、沟通、分享和感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轻松活泼、民主平等的体验氛围中学习。

体验式教学突出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将教学目标内含于情境中,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设计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实现情感升华。学生在所设定的情境中,主动亲身体验,积极进行感悟和思考,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主动体验、积极感悟,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任务,最后在分享交流环节,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互相启发,体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展性原则

应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引,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为指向,促进学生构建和谐统一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为目标,而非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需要单独咨询干预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特定情境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知识任务进行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通过自我分析、自我探索,提高自身心理调适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3、体验性原则

学生的感悟和自我成长是在创设的情境活动中以实践的方式获得的,充分的活动是课程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实施活动时,首先,要保证活动时间的充足,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体验时间去全身心投入。

4、情感性原则

体验式教学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选择案例,同时,游戏活动要符合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实践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亲身体验活动,自主分享体会和感悟,启发思维,构建新认知、新情感、新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1、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这种情境可以是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的情境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情景,学生往往能够体会和感悟得更为深刻。另一种情景是创设虚拟情境,以真实生活为依据,通过利用多种方式,搭建一个虚拟情境,让学生如同进入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并进行反思。虚拟情境可以在教学中重复使用,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调整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交流和讨论,从而感悟并掌握教学内容。在案例选择上,教师应多关注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积极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恰当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领悟。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设计中,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有所收获。如人际交往主题的学习,可采用“疾风劲草”“孤岛求生”“解开千千结”等游戏活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提出问题、问明原因,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团结协作,理解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自身的集体主义精神。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编排相关主题剧,让学生亲自扮演特定角色,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分享感悟。主题剧可以以情景剧、短剧、小品等多种形式来展现,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在创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不同人物角色的内心感受,学会共情并理解他人,有利于大学生认识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分析、评价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自己的表演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5、讨论反思

讨论反思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讨论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和反思,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产生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事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会不同,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教师要正确看待,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探索、自我反思,从而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我成长。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