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浅析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周云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河流是孕育城市文明的摇篮,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诸多问题,如城市河道取直,堤岸硬化,污水排放、河道污染、河道生境破坏等。本文以贵州省道真县玉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例,通过多学科融合为基础,摒弃传统单一水利治水的治理方式,提出以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为策略,为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及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字:河道生态修复;河道治理;景观生态学;

引言:河道生态修复是指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水生生态系统,修复生境、改善水体生态系统[1]。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健康协调、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通过对贵州省道真县玉溪河生态修复建设过程的项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道真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东经107°21′~107°51′,北纬28°36′~29°13′。属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多中低山丘陵的地理特点,以山地、丘陵、河谷、峡谷、山间坝地与槽谷之间。道真县城位于乌江水系芙蓉江二级、梅江一级支流玉溪河下游,玉溪河由东北向西南穿县城蜿延而过。境内以中山为主,其间溪流密布,山高谷深。坝子、丘盆、坡地、溪河等错落无绪,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道真县玉溪河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内容为:(1)疏通河道,增加行洪能力。(2)修建河堤和河岸护岸工程。(3)修建截污管网。收集河道周边雨污,改善水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4)实施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沿岸土地利用价值。(5)统筹规划,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可持续空间。

2 河道生态修复策略

2.1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因地制宜,具有“生态系统性、环境前瞻性、人文关怀性、地域特色性、可操作性。”

生态系统性:按照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原理规划建设各类绿地;形成点、线、面、环、楔相结合,条块清晰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发挥生态,游憩,环境,减灾等综合功能。

环境前瞻性:紧扣城市发展脉搏,为城市绿化的远期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关怀性:不仅考虑资源特征,更要从绿地的服务功能出发,方便群众游憩。

地域特色性:根据道真县所处的植被气候区域,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物种配置成群落,与道真县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地域植物特色。

可操作性:规划贴合实际情况,在设计上具有弹性,可操作、可调节。

2.2设计等级

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及道真县县城土地利用规划图,本工程治理范围为道真县县城规划范围之内,区域定位为城镇桑木坝组团及仡佬文化园。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水平年2030年县城城镇人口为15万人。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有关规定,确定防洪工程防护区等级为Ⅳ等,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相应堤防工程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及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

2.2设计手法

(1)功能布局的整体串联---绿网织补

整理沿河绿化,依托水、滨河景观风光带,将城市绿脉由滨河向城市渗透,实现一体化的打造。

(2)慢行交通的系统规划---滨河绿道系统

利用岸线整治后的滨河平台层次,布局兼有步道与无障碍通道功能的自行车道,实现滨河岸线慢行系统整体贯穿。本次范围中的玉溪河道段岸线相对狭窄,因此将自行车道与堤顶步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行车道的整体贯穿。

(3)区段活动特色的营建---特色滨水空间

多样的河道空间为绿地营造提供了丰富的河岸条件,将河道整治段按现状条件分为不同的主题景区,使活动性质更具目的性,同时使带状河道空间转变为块状活动空间,更具趣味性。

3 生态修复设计

3.1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设计河流生态修复路线时,应合理考虑修复尺度,优化景观格局配置,提升生态基底异质性为目标[2]

  1. 设计的总体思路,遵循上位规划,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2)现状调查与分析,包括社会、经济及水资源状况、水文条件、地貌地质、河流演进历史和形态、河岸现状、流域栖息地现状、周边森林现状、景观现状等;(3)在调研现状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4)确定设计范围、时间与空间尺度以及总体生态景观格局;(5)确定工程任务,主要包括水文条件(水量、水质和水文情势的恢复;栖息地建设;濒危、珍稀和特有物种保护与恢复;(6)建立河流生态监测系统和河流健康评价系统;(7)提出管理生态治理对策包括生态护岸技术自然景观、河流形态多样性修复生态浮床技术、流域栖息地生态系统修复、水源涵养林建设、生态景观打造(8)对于整个设计进行经济-生态效益综合评估[3]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统筹观,坚持以生态恢复为重点,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工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提出以削减污染物为主、重视景观生态修复技术的治理总方针,提出生态修复技术路线。

6180bf010d727_html_9952bf99e45e7eef.jpg

3.2现状分析

设计区域内农业较为发达,人为干扰强烈,原生植被已完全遭到破坏,属典型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植被是以柳杉林为主的针叶林和以火棘为主的常绿灌丛,针叶林优势种主要是柳杉,偶见杉木、构树、柳树、华山松和山杨;灌丛优势种为圆果化香、火棘、小果蔷薇等。河道两侧的平坦区域主要分布农田植被,人工植被较为单一,主要为旱地、水田、茶园和苗圃等。

3.3总体设计

生态修复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将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相结合,区域生态改善和景观美化相结合,兼顾多目标、形成综合整治的完整体系。

结合上位规划设计主题分为4个主题区域,分别为仡佬文化园区、植物科普教育区、互动体验区、休闲展示区。在河道景观带总体功能规划设计定位中,充分考虑了景观带的市民性、生活性与参与性,旨在将景观带打造为高人气的市民休闲空间。

现状地形南北方向长10公里,南高北低,高差23.5米左右。总体坡度较缓,设计建设秉持尊重自然、巧于因借、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精神,集合现有地形,整体采用绿化缓坡堆土造型,绿化坡度最大为1:3,最缓处坡度为1%。设计后南北高差为19米,处理后坡度在0.86%。道路的竖向标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坡度,结合现状地势进行合理放样。既满足排水要求,又满足游人舒适慢行要求。

新的景观体系将打造慢性交通系统串联成高效慢行体系,创造土地开发和景观的密不可分的郊野生态链。慢行网络将以人性化,充分考虑各类人群对步行环境的要求。重视慢行交通的无障碍化建设,确保设施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沿河岸每两公里设置服务站,包括自行车租赁点、售卖点以及公厕,推行健康高效的景观化自行车道。

3.4详细设计

玉溪河流水生态综合治理的主要分为三项:1.恢复水陆过渡带,将其恢复成生态湿地;2.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改善水质条件和生境条件。3.通过自然化河道、河岸,并结合植物修复的手法打造亲水景观带,沿霞玉溪河流域设置亲水平台、休闲栈道、慢行系统(如图一所示)。

6180bf010d727_html_ae1c7455541ba5be.jpg
图片 3

图 1(改造前后示意图)

保留原有玉溪河道弯度,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调整河床床底高度,设置浅滩和深潭,并在玉溪河增植挺水、浮水植物,在栖息地恢复区内种植鸟嗜植物,为鸟类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合的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亲水空间,以及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联通性;保持河流纵向蜿蜒性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外移堤防给洪水以空间并扩大滩地;采用生态型护坡以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如抛石植物扦插、全系列植被护岸、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人工扁袋护岸、植物混凝土护岸技术。依据道真县本土植被类型及自然条件,选用乡土树木为主,制定植被的种植修复方案。

4 结论

河道生态修复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道的生态修复,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4];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在河道两岸进行必要的土地整理,对此部分土地进行重新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婉.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刘艳.株洲云龙示范区可持续城市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

[3]董哲仁,孙东亚.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其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9(1):4-9.

[4]吉明金.太原市西山地区生态恢复功能定位和设计理念[J].山西林业,2010(4):25-26.

作者简介:周云,女;汉族;籍贯:江西贵溪;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