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工程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工程技术

侯忠甫

金匠集团成都分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再加上建筑工程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生产工艺,提高我国的总体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引言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进行的,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逐步扩大、施工难度的日益提升,以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互不完善,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了,只有适时的对其加以创新,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稳步提高和科学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

1.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及配合比,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地控制,混凝土到达浇筑地点时要进行坍落度检测试验。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是否干净,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尤其在墙板、梁柱的交界面,分层浇筑时,应该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并进行振捣。养护的方式主要是喷水保养,同时还要在混凝土的表面铺设塑料薄膜,中间覆盖2层麻袋,再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的处理。在养护期间还要及时的对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与温差进行检测,并及时的给混凝土喷水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直到混凝土硬化,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1.2钢结构工程技术。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钢筋工程主要涉及到钢筋的长度计算、绑扎方式以及钢筋的性能。钢筋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因此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一是在进行钢筋下料和加工的时候,必须考虑增加几根和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根据节点区的箍筋高度来确定其具体长度,并且箍筋的开口处应该先焊接好,再把柱箍筋依据设计的间距用短钢筋进行焊接,在箍筋每边或者两边相对焊接就可以,加工制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钢筋结构;二是在梁钢筋的安装前,我们把钢筋结构套入柱的纵筋中并用垫木布置在楼板模板面上,再穿梁的纵向钢筋并绑扎结实,等梁钢筋绑扎完成,沉梁时节点区的骨架就会和梁形成整体,一起下落,并且不会发生开口、变形的问题;三是钢筋的连接形式主要分为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已经安全的钢筋工程进行验收,合格之后在进行后续的施工。

2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全面推行工程技术管理,但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所以专业的系统、理论等并不完善。使得我国建筑过程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漏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里技术管理的措施虽早已施行,但其具体制度并不健全。在建筑施工中,企业需要设立完备的项目管理部门,按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这样做有助于满足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需求。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便不顾后果地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削减管理机构,许多工作得不到好的开展,甚至出现了技术管理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使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人才不足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对技术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重视。而技术管理人员自身对相关的技术掌握又不够,更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得建筑行业中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企业依靠这些算不上技术管理人才的人员来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建造出不合格的工程,给公司造成损失,影响公司声誉,更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生产生活。

2.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够深入,落实性差

有句俗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建筑行业,我国相关部门早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体制来加强管理、监督的力度。而且这些体制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它们多是由建筑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或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一起讨论研究而确定下来的。但这些制度规章到了各个建筑企业之后,真正的实施效果却并不明显,有的企业甚至将这些规章制度抛在脑后,完全不按章法行事。这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及落实。

2.4许多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即使建筑施工企业按照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来开展施工工作,还是有许多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建筑材料质量的不合格,开工许可证的不完整,施工图的问题,监理方式不齐全不正确,自然因素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所以要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行的。

3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是更为精细化。随着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也更为精细化。对施工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全面掌握,任何一个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环节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例如,在钢结构的施工方面,工程质量控制能力逐渐提高。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程质量监控吊装技术在鸟巢等大型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促进了建筑物的外观、内部和实用的精细化。尤其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多钓点分散载荷吊装技术,使结构的质量控制更上了一个层次;二是数字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安装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的安装过程进行监控和模拟,及时发现建筑物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监督和监察,保证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可以达到标准。此外,可以利用动态模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使得建筑工程技术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4.1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建筑施工全局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主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等进行编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用较低投入来换取最合理的效果。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不同的施工方案,所需的费用也不同,有时甚至差距很大,在开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包括技术,施工,质量,材料,机械和劳力等,齐商共讨,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出台后,在施工中要认真执行。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及时反馈,相关人员及时调整,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实际紧密结合,做到不用假的、空的、套搬的方案画饼充饥。

4.2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项目技术交底制度,实行三级质量技术交底,即公司向项目交底。项目总工程师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自分管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分项工程责任工长向各特别是对工程的重点、从思想上加强操作者质量意识教育,使操作者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任务明确,心中有数,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结语

实践证明,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在项目部这一组织层面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确保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项目按预定的计划轨迹运行,从而达到对项目质量,工期和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袁正先.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79-83.

[2]吴晓红,.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240.

[3]李志坚.建筑装饰技术管理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