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中医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应用分析

1 杨晓 2 裴磊磊 通讯作者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710061

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710004


【摘要】:目的: 中医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206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联合中医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101例(98.06%),对照组综合有效92例(89.32%),(p<0.05);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实验组不满意4例(3.88%),对照组不满意14例(13.59%),(p<0.05);结论:中医护理措施可提升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有效率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用分析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临床严重的骨折疾病,致病因多为外伤,一半以上的患者都存在合并症和多发伤,致残率也高达50%以上。为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需要针对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指导。研究表示中医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临床不适症效果理想[1]。本次研究探讨中医护理措施的临床运用价值,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206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103例,男性51例,年龄为45.6岁-77.8岁,平均年龄为(60.8±2.86)岁,女性52例,年龄为46.6岁-80.9岁,平均年龄为(62.4±3.72)岁;对照组103例,男性53例,年龄为44岁-78.7岁,平均年龄为(62.3±3.65)岁,女性50例,年龄为47.8岁-82.7岁,平均年龄为(63.7±4.37)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指导,包括急救管理、预后病症观察、体征监测、风险管理等。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指导:(1)做好体征观察,及时记录脉搏、体温、渗液、出血量,及时给予急救管理,结合本院的案例进行辩证分型研究,优化护理措施;(2)做好内服外敷管理,内服中药汤剂选用地鳖15g、怀牛膝15g、黄芪15h、枸杞15g、大黄10g、柴胡10g、熟地黄10g、丹参8g、猪苓6g、当归6g煎水服用,一日一次;好转后可隔日一次。外敷选用栀子10g、柴胡8g。怀牛膝8g。川乌8g、黄芪5g、当归3g放入纱布袋中浸水加温,控制温度在35-40摄氏度进行外敷,一日一剂;(3)做好按摩管理,可针对患者足三里、手三里、太冲等穴位进行按摩,可消除肿胀,促进血液循环[2]。一日一次,每次20-30min,有略微酸胀感为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综合满意率(100-80分为十分满意、79-6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综合有效率(显效:患者疼痛感,酸胀等不适症下降,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情绪稳定,配合度高;有效:患者接受护理活动后临床体征有好转,可接受持续观察护理;无效:患者护理效果不理想,病症或有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有效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有效率对比[n(%)]

小组

病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综合有效

实验组

103

74

(71.84%)


27

(26.21%)


2

(1.94%)


101

(98.06%)

对照组

103

32

(31.07%)


60

(58.25%)


11

(10.68%)


92

(89.32%)

X2

-

34.2815


21.6685


6.6505


6.6505

p

-

0.000


0.000


0.010


0.010

2.2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对比[n(%)]

小组

病例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综合满意

实验组

103

58

(56.31%)


41

(39.81%)


4

(3.88%)


99

(96.12%)

对照组

103

35

(33.98%)


54

(52.43%)


14

(13.59%)


89

(86.41%)

X2

-

10.3696


3.3015


6.0875


6.0875

p

-

0.001


0.069


0.014


0.014

3.讨论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发病特殊,的患者多因为骨盆受损后骨折病变,若没有做好科学医护指导,患者恢复效果不理想[3]。从临床的患者病症表现来看,骨折后患者的自理能力丧失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而加之与外界隔离,长期在病房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病情恢复也因此延缓[4]。中医护理措施力求改善患者体征,通过按摩、敷药、针灸、汤剂等方式改善患者的情志,同时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促进骨折恢复[5]。本次研究针对收治的若干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研究,将中医护理实现运用到临床中的实验组患者恢复理想,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指标对比(p<0.0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式可提升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生命质量,改善患者情志,临床的护理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晗. 链式流程护理应用于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急救的效果研究[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01):8-9+12.

[2]安子若兰. 1例车祸后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损伤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5):145-146.

[3]蒙嘉. 中西医护理结合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0):129-131.

[4]刘敦玉,蒋静,刘艳. 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精细化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8):266-267.

[5]吴小燕,应徐燕,陈志云. 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疗效及康复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11):14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