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机适航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浅析民机适航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 关系

董鹏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上海 200241

摘要:本文对民机适航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主要从概念、管理思路、评审要求和颁证管理手段、持续管理手段、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两者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梳理了适航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适航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适航是民用飞机投入商业运行的门槛,代表了公众对民用飞机安全性的认可程度。从事民用航空领域研制工作的单位,必须要贯彻和落实局方颁布的相关适航要求,而在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贯彻和落实这些适航要求的重要体现就是建立适航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通常适航管理体系包括设计保证系统和生产控制体系。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CCAR-21-R4《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第十四章、AP-21-03-R4《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第八章和AP-21-AA-2019-31《生产批准和监督程序》中在设计保证系统、生产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以此来对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1] [2]。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适航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 适航与质量概念

适航,即适航性的简称,它是民用航空器一种属性的专用词,是指民用航空器(包括及部件及子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的运行环境和使用条件限制下具有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航空器在全寿命阶段内应始终满足其型号设计要求和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3]。适航管理是在保障民用航空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适航管理包括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两个方面。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设计和制造的控制,确保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符合局方颁布的规章要求;持续适航是对使用和维护的控制,保证航空器能够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而进行的管理。

根据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一般是指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4]。大多数航空企业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合理和流程通畅,结合自身的特点,从组织机构、职责、程序、业务过程、能力和资源等方面进行整体策划,识别适合自身发展的诸如设计、采购、生产、检验、试验、交付、服务等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活动,建立相关的流程来落实这些质量管理的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2适航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2.1 管理思路方面

适航管理的主要依据是适航规章,而适航规章又是法律规定强制执行的,主要是向局方表明申请人有能力设计和持续生产出符合适航要求的航空产品。局方通过开展型号合格审定和颁发相关适航证件的方式来对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实施有效的管理。针对民用航空产品实行“三证”管理模式:即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针对民用航空机载设备和零部件:通过颁发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设计批准认可证(VDA)等方式予以认可。

质量管理是自愿建立的,主要以顾客要求为关注重点,旨在增强顾客满意度,向客户表明其有能力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是客户和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契约”。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是指由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民用航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认证机构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证书,以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标准或有能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目前,大多数民用航空企业都已经按照AS9100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

2.2评审要求和颁证管理手段方面

局方对适航管理体系的评审主要是依据适航规章要求开展设计保证系统和生产控制体系方面的审查。从设计、适航、独立监督等三大职能;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资源等四大要素为出发点对设计保证系统进行整体评估。通过产品审查的方式来评价生产控制体系有效性和产品的适航性,产品评审从原材料开始,逐步到零件、组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通过评审其物理特性、硬度、尺寸、工艺、标识、外观、功能和性能等,确定是否符合型号设计资料和质量的要求。适航管理体系经审查符合适航要求后,局方对通过审查的单位颁发相关适航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注重全面质量管理,以过程控制为主线,覆盖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维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个过程,通过制定和贯彻标准的要求,使产品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5]。质量管理体系通常分为产品实现过程、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三大部分。细分为文件与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环境控制、风险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供应商管理、标识和追溯性管理、物流管理、产品防护、特殊过程、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产品检验、试验、不合格品管理等支持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审核后,认证机构会颁发资质证书,证书包括体系覆盖产品专业类别的范围,以证明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质量审核准则的要求。

2.3 持续管理手段方面

适航规章要求设计保证系统和生产控制体系的组织机构、职责方面、程序方面、资源方面发生变更时必须报局方进行批准,局方会对其实行持续监督、长期有效的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要经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遵循每年进行一次监督审核(复审),三年后进行再认证审核并换发证书的原则进行,主要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4 适航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间的关系

适航规章要求与AS9100质量体系标准要求有很多相同之处,AS9100标准明确指出“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合同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补充。如本标准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有矛盾,以后者为准”。虽然两者在诸多方面有着不同之处,但在组织机构、职责、型号设计资料管理、构型管理、更改贯彻、检验、试验、不合格品管理、供应商管理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建立适航管理体系时,可以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贯彻有关适航要求,对民机研制流程和职责进行梳理,从而确定所需的程序文件、支持文件、指南和检查单等[6]

适航管理体系中要求的设计保证系统和生产控制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而适航要求作为民用航空企业的最低安全要求,建议纳入质量体系中。由此可以看出,适航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关系。

3 结束语

适航是夯实产品安全的基础,质量是产品安全的前提。建立完善的适航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是民用航空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清晰辨别适航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可以促进民用航空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有效的对产品进行管理和监控,从而保证民用航空产品满足适航要求,更重要的是为民用飞机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CCAR-21-R4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S],2017,5.

[2] AP-21-AA-2011-03-R4 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S],2011,3.

[3]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2001,6.

[4] 赵越让.适航理念与原则[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5] 董大为.适航、标准化与民机质量管理体系关系浅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3:18-20.

[6] 曹继军,司继宪.浅析适航设计保证系统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J].航空科学技术,2014,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