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3

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

郭仲莉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检验科,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肝功能生化检验的实际检验效果与检验价值。方法:在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内从我院肝炎肝硬化患者群体中抽选62例纳入研究对象,另外抽选健康志愿者62例同样纳入研究对象之中,前者命名为X组,后者命名为Z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开展肝功能生化检验,结合具体的肝功能生化检验结果来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本次研究。结果:从最终结果中可以显然看到,X组研究对象在TBA参数中显著高于Z组研究对象,对比中P值为(P=0.0358),而在ALB参数、CHE参数以及CHO参数对比中,Z组显然高于X组,对比中P值各自为(P=0.0254、P=0.0368、P=0.0247),各参数指标对比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基本具备成立条件。结论:利用肝功能生化检验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肝炎肝硬化的诊断质量,在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计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肝功能;生化检验;参数指标;诊断质量

引言

在肝病行列之中,肝炎肝硬化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肝病。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中多以呈现出复杂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对患者的正常器官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早期诊断质量尤为关键,对于患者的预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以往在这类疾病诊断中多以应用肝组织病理活检,但是该检测手段不仅成本较高,同时检测质量也难以得到认同。近些年来,肝功能生化检验逐渐受到了临床多方认可。对此,我院欲观察该检测手段对肝炎肝硬化的检验价值,具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此期间内从我院分别抽选肝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各自62例且被分别命名为X组与Z组,这两组研究对象的具体常规资料对比状况如表1所示:

表1:一般资料对比

一般资料指标

Z组(n=62)

X组(n=62)

性别

男性

32

31

女性

30

31

年龄

最大年龄

75

76

最小年龄

32

34

平均年龄

50.6±3.2

51.2±3.6


纳入标准:具有良好研究意愿;Z组研究对象满足影像学检查确诊条件;

排除标准:存在肝功能指标异常或治疗用药影响肝功能正常指标者;存在肝癌疾病等影响因素;

结合上述标准与表1对比状况,本次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可开展对比与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开展肝功能生化检验,即先引导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各自采取3ml静脉血,再进行离心操作(离心条件:速度控制在3000转/分钟,离心时间:5分钟)。在静置片刻后取上层清血液,并利用干净消毒过的试管密封储存于零下二十度冰箱中进行冷藏。再利用专业的生化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对受检者血液的ALB(白蛋白)指标、CHO(血胆固醇)指标、CHE(血胆碱酯酶)指标、TBA(总胆汁酸)等四大肝功能指标进行详细对比与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必须要由专业、具有丰富肝功能生化检验操作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检验,确保最终数据结果的精准性[2]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各自所统计的肝功能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记录与对比,利用Child-Pugh分级标准将Z组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分级评价,以三级评价法进行评分,观察针对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时间、肝腹水程度以及肝性脑病程度等指标进行评分,每项指标满分为3分,五项总计15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质量越高。如评分在5分至6分之间可评价为A级,如评分在7分至9分之间可评价为B级,如评分在10分至15分均可评价为C级,针对不同分级标准下的ALB(白蛋白)指标、CHO(血胆固醇)指标、CHE(血胆碱酯酶)指标、TBA(总胆汁酸)等四大肝功能指标进行统计与列举,并对比分析[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数据利用SPSS26.0开展统计与分析,以其P值大小分析最终统计学意义是否具备成立条件。

2.结果

2.1肝功能生化检验数据对比

表2:Z组与X组在肝功能生化检验数据结果的对比状况(x±s)

生化检验指标

Z组(n=62)

X组(n=62)

P值

ALB(白蛋白)

27.52±7.33

69.33±8.25

0.0254

CHO(血胆固醇)

3.25±0.71

4.82±1.26

0.0247

CHE(血胆碱酯酶)

2653.35±324.25

7923.25±1028.63

0.0368

TBA(总胆汁酸)

52.63±24.92

5.39±2.25

0.0358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ALB(白蛋白)指标对比中,Z组显然低于X组,其中的P值为(P=0.0254),该指标组间对比中差异明显且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而在CHO(血胆固醇)指标对比中,Z组同样低于X组,其中的P值为(P=0.0247),该指标组间对比中差异明显且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在CHE(血胆碱酯酶)指标对比中,Z组低于X组,其中的P值为(P=0.0368),该指标组间对比中差异明显且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在TBA(总胆汁酸)指标对比中,Z组显著高于X组,其中的P值为(P=0.0358),该指标组间对比中差异明显且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2.2肝功能分级下的检验结果对比

表3:Child-Pugh分级标准下的Z组患者数据对比状况(x±s)

生化检验指标

A级(n=25)

B级(n=20)

C级(n=17)

ALB(白蛋白)

39.55±8.26

28.62±6.25

22.27±5.26

CHO(血胆固醇)

3.85±1.63

3.02±0.96

2.56±0.63

CHE(血胆碱酯酶)

3228.63±352.47

2232.62±322.25

1624.25±212.28

TBA(总胆汁酸)

21.28±5.93

45.89±21.63

96.56±45.82

从表3对比结果中可以看到,在Child-Pugh分级标准提升的同时,Z组患者在ALB(白蛋白)、CHO(血胆固醇)、CHE(血胆碱酯酶)等三项指标参数中均有着显著的递减趋势,而在TBA(总胆汁酸)指标参数对比中却随着分级的提升而提升,其中的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

3.结论与讨论

众所周知,肝脏器官在人类代谢生理功能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硬化的出现很容易对肝脏器官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肝炎肝硬化患者属于肝硬化患者在病情加剧中所产生的严重疾病,此时诊断质量对于治疗计划、治疗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因素。而在此之间,肝功能指标往往是诊断的首要检测条件,对此为了能够客观性地检测出准确的肝功能指标,生化检验往往具有了十分优异的检验价值。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显然看到,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肝炎肝硬化患者在TBA(总胆汁酸)水平中显然高于健康志愿者,而在ALB(白蛋白)、CHO(血胆固醇)、CHE(血胆碱酯酶)等三项指标中并不及健康志愿者。因此这种研究结果,对于实际的病情评估、诊断分析有着十分显著的参考价值[4]

参考文献:

[1]吴玲. 关于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 2016, 22(034):124-125.

[2]高燕华. 肝功能生化检验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31):50-51.

[3]沈毅.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评价[J]. 名医, 2019.

[4]崔大亮.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0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