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8
/ 2

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王长征 张风玲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就业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梳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现状,创新性的提出将心理拓展训练应用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借助科学设计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打破传统的就业心理教育模式,让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收到实效,营造阳光自信又不失谦虚得体、独立果敢又不失团队合作的积极主动就业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拓展训练;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应用研究


前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根据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909万人,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可想而知,大学生将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心理教育必然也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查阅、梳理50余篇文献,不难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探讨偏少,本文创新性的提出将心理拓展训练应用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借助系统设计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打破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让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收到实效。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基础。前人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比较集中,董军强文中指出,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部分大学毕业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上出现诸如焦虑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心理问题。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角度就大学毕业生当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整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普及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应对策略。钱海姣文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焦虑、自身定位模糊、依赖、攀比、自卑、逃避、盲从和自负。可以从完善就业教育、提高就业社会支持力度、树立合理就业观和增强就业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改善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通过总结,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迷茫与盲从,焦虑与自卑,逃避与依赖。从归因的角度分析,产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集中在大学生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个维度。首先,大学生个体,是就业的主体,是否具有匹配的就业能力,主动就业意识。其次,对于家庭来说,是否具备主动就业教育的氛围,学校是否有完善的就业支持,包括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就业指导赛事等。最后,对于社会来说,是否具备就业保障体系,政策的扶持。

二、心理拓展训练的特征

心理拓展训练,属于拓展训练的范畴,是拓展训练在心理领域的应用,拓展训练源自于18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Outward Bound”(其寓意为“一艘孤独的小船,离开平静的港湾,去迎接暴风雨的考验“,后来发展成为西方学校及社会各界非常盛行的一种包含身体训练、生存技能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研究表明,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行为和提高自信心。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拓展训练,以其独有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让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的团队意识。通过分析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的特征,不难发现,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中的问题。

三、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应用

心理拓展训练,是由诸多科学系统设计的项目构成,每个项目设计都有专门的项目意义,按照体验式教育的操作程序。第一步: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第二步:分享、回顾,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它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它人参加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第三步:交流、整合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它人参加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按逻缉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并归纳提取出精华。再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第四步:应用、实践,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比如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急速60秒”,项目以团队挑战的形式完成,是在在固定的区域内有30张卡片,每张卡片分别代表一个数字,30张卡片分别代表1至30,卡片的形式由数字或图像组成。团队需要完成的挑战是:团队成员需派一名代表到区域内收集卡片,收集必须按照1至30的顺序,团队其他成员只能在卡片固定区域的边缘对收集卡片的人进行语言上的协助,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不可以和区域内的人或卡片接触,如违反规则,则在相应的项目中会进行有效惩罚,活动总共挑战4到5轮,每一轮最长挑战时间不得超过60秒,每一轮挑战结束后成员需迅速离场。根据活动现场人数分为两组或者更多组进行竞争挑战。在项目过程中,以团队完成,但是需要以个体协作,比如在面对卡片破译出现分歧时,个体能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随波逐流,趋于盲从,这培养的是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盲从和依赖性,同时在项目执行中,对于团队人员的分工,个体是否主动承担,主动选择某个岗位,这其中培养的就是大学生的主动担当作为的意识,避免逃避与被动等待分配的心理。再比如,大学生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呼吸的力量”,这是一个极好的项目去促进团队沟通与协作,每个小组会得到一张呼吸机的图纸,但只有一人能看到,如何向其他队员描述这张图纸的内容,以便让其他队员根据图纸搭建好呼吸机,考验着团队内部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每小组得到的材料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遇到问题又如何调整战略方向,这又会是一大考验,规则是一看时间,二看挑战任务数。在项目中,拿到任务书后,从任务书的解读,到项目的搭建,看个体主动解读任务,主动攻坚克难,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在这些场景中,可以培养大学生敢于当当、主动作为、不畏艰难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同时可以提高创新与效率 、有效沟通和整体规划的能力。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干预中尝试借助创新性的心理拓展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心理,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拓展训练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打开了新的视角。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就业心里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大学生主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形成阳光自信又不失谦虚得体、独立果敢又不失团队合作的积极主动就业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06):694-696.

[2]钱海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21,35(01):74-80.

[3]卞小华.素质拓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8,25(3):23.

[4]郭洪芹.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1):138-140.

[5]尼次,陈亮涛,刘成彬.浅析素质拓展训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9(7):170-172.

[6]罗峰,赵亮,辛阳.大学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3):187-188.

[7]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8]于振峰.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5-17.

[9]石丽.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8-90.

[10]胡玉华,朱小毛.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