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舒适服务理念的应用意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舒适服务理念的应用意义研究

张娜 王爱玲

北京 中日友好医院 邮编 :100029


【摘要】目的 探究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客观分析指标,将患者采用抽签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开展舒适护理模式。结果 研究组舒适度评分中,心理分分别为:(9.3±0.2)分、(8.9±0.2)分、(9.1±0.5)分、疾病分:(9.2±0.4)分、满意度97.4%(38/39),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增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满意度

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慢性心力衰竭为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较差,生存质量低。慢性心力衰竭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于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是多种心脏疾病终末期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2]。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影响因素较多,患者情绪波动、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及药物使用等因素均会导致心功能衰竭的加剧。基于现代医学发展限制,临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尚无系统化治疗措施,多采用疾病控制方式,缓解心衰进展,并于疾病治疗期间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生存时长[3-4]。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样本,观察了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研究组(n=39)男22例,女17例;年龄(75.4±5.6)岁。对照组(n=39)男24例,女16例;年龄(76.8±6.0)岁。两组数据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给药护理。

研究组联合实施舒适护理:(1)心理:慢性心力衰竭久治难愈,过于劳累、心态不佳等,均可导致急性发病,增加猝死的风险。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很容易丧失信心,导致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产生。护士可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以及激励,增强其自我效能,使患者了解到,用药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延长寿命。依从用药,并遵医嘱控制饮食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能够像健康人群一样生活,使患者燃起信心,提升心理舒适度。另外,护士还可嘱患者多与其他人接触交流,适当听轻音乐、参与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提升心理舒适度。(2)饮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伴有营养不良,极容易对病情好转造成阻碍,影响舒适度。护士可根据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充足、食材搭配合理,增强体质,增进食欲。另外,保证患者的饮食容易消化,预防便秘,以免影响舒适度。(3)环境:环境质量也是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护士应保证患者住院环境清洁、卫生、安静、通风良好、空气微生物浓度达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4)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心绞痛,发作时,患者较为痛苦。护士应嘱患者按时用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在提升舒适度的同时改善预后。

1.3统计学方法[5]

统计学软件SPSS 23.0版本对研究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细化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舒适度评分

研究组舒适度评分中,心理(9.3±0.2)分、(8.9±0.2)分、(9.1±0.5)分、疾病(9.2±0.4)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舒适度评分(6178ba58884c3_html_86a2864b0d207f84.gif

组别

心理(分)

饮食(分)

环境(分)

疾病(分)

研究组

9.3±0.2

8.9±0.2

9.1±0.5

9.2±0.4

对照组

6.4±0.3

5.9±0.1

7.0±0.1

7.3±0.3

P

<0.05

<0.05

<0.05

<0.05

2.2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97.4%(38/39),对照组69.2%(27/39),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护理医学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不断优化,探究适配医疗发展及时代需求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舒适护理干预作为优质护理的一种,旨在提高患者诊治舒适度,基于医患紧张的大背景下开展,通过对患者心理、疾病、生活等因素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坚持人文关怀,利于构建新型的护患关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痛苦主要来源于负面情绪、心绞痛发作、环境不良,以及食欲不佳

[6]。本院在充分考虑患者舒适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开了舒适护理干预,从心理、饮食、环境、疾病四方面入手,拟定了干预措施[7]。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能够改善食欲,解决食欲不振的问题,且能够保证营养供应充足,这对患者舒适度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为保证环境舒适,本院从病房的干净程度,以及走廊的安静情况等方面入手,实施了环境干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对睡眠的需求,且为其舒适度提升奠定了基础[8]。另外,本院同样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的用药与治疗依从性,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了心理舒适度。本文研究发现,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患者,舒适度评分中,心理(9.3±0.2)分、(8.9±0.2)分、(9.1±0.5)分、疾病(9.2±0.4)分,较常规护理而言,舒适度更高。患者满意度97.4%(38/39),较常规护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从心理、饮食、环境、疾病四方面入手,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增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战虹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6):203-204.

[2]于爱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5):140-141.

[3]张娟.分析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2):106-108.

[4]佘学敏.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5):85-87.

[5]林洁.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2):71-73.

[6]袁堂玉,李大告,马亭.研究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126+139.

[7]郭红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224-225.

[8]李汝潇.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