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谭梦霞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永州市 425101

摘要:现今的制造业主要以机电行业作为主体,产值高,就业人数比重高。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在生产一线有实际技术操作的人员,中职院校大多以机电专业为主要教学科目,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把行业作为依托,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适应性强,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机电专业通用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本文从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正确落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引言

机电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可能是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骨干力量,对加速我国工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难发现,我国中职机电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设备不足、实践教学场地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中职学校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机电专业教学策略,提高机电专业实践教育价值。

一、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

(一)中职教育大环境的贪功求名

近年来中职院校成为很多学生追求技术傍身的不二选择,中职院校纷纷实行专业扩招,扩大教学目标,机电技术专业更是如此。人所共知,机电技术是工业生产一线技术的人才培养,良好的知识基础和院校教师的技术授课是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现在专业扩招严重,招收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中职教师供不应求,师生比例失衡,教学资源和基础设备也严重不足,尤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大量的实操为主,又需要教师的详细实践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和教师指导学习时间减少,设备和师资的分配不均。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招生背景下,教学环境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直接影响机电技术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课程得不到有效推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面临的第一个教学问题是课时量较少,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的创新改革,不仅知识理论课时量大大减少,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技术课时也一再被缩减。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和制订,课程教学的改革计划得不到正确的实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牢固,而机电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更是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和应试的标准。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

(一)利用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检验中职学生对机电技术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严格加以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是由教师评判和学生考评两种方法构成,学生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建立机电技术课程考核标准方面,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培养优秀毕业生是重要保障。当代条件下,中职院校的机电技术课程考核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考核的制度大多由授课教师自行规定,缺少监督,没有严格的准绳,没有一个标准的机电技术制度考核形成。在这方面要像外国工业和生产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任务,按照标准由第三方进行评判。学生只有掌握好所学知识要点才能通过考核,没有教师的个人主观发言,公平公正,只有学生的自强和教师的自律才能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工作发展得更好。

(二)完善实训专业设备的建设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的机电技术专业课程都是以实训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机器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率,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第一方法。中职院校要在学校里建设带有专业设备的实训室,并且需要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对设备的添加有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给出合理建议,形成科学的实训教学方案。除此之外,实训室作为重要的小规模教学基地,需要进行日常管理,制订完善的管理方案,责任到人,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条例,加强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专业教师待遇,加强竞争

机电技术专业的一线教师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要想提升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他们的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待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难题,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能够使教师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促成良好的长效管理协调机制。例如,可以做好中职院校各个相近专业之间的协调,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索新的教课制度,教师之间可以进行轮课方式,改变现今中职院校教学方式单调、一成不变、一门课程教到底的情况以及在同一专业体系不同课程相互之间熟悉较少的弊端,培养一专多能机电技术应用的优秀教师团队。专业上相近的课程,能够有效解决课程拥挤的情况,更能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各个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奠定基础。实践证明,竞争机制的合理引进有利于提升中职院校机电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水平。竞争机制的意义在于人才对更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中职教师在这样良性竞争的情况下更好的发展。比如适当地进行教师授课比赛、技能交流大会、校企联合开发教学项目等,既能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切合实际的重要意义。院校的领导应顺势而为,给中职学校教师一个良好的教学发展环境,抛弃之前陈旧的固有评定教学能力的做法,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专心搞科研技术,积极提升自己,只有达到以上要求,才能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工作得到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教学上实行全面的教学方式,是机电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加大对中职学生机电技术的教学力度,不仅可以提升中国机电技术的水平,也决定了机电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方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始终是围绕对学生实操技术的提升和专业方向的落实展开,以培养国家一线技术人员为重点,贯彻实施以岗位需要和工作实践为目标的宗旨,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浅谈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56-157.

[2]王振振.创新及深化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20):227-228.

[3]李文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