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起重机安全距离问题的检验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桥式起重机安全距离问题的检验与思考

武杰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随着我国机械领域的发展,桥式起重机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桥式起重机与其周围设施应留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在实际检验中,由于起重机使用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易造成某些安全距离问题和检验疏忽,留下安全隐患。本文结合检规、标准,与检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力求减少因起重机与周围设施安全距离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桥式起重机;安全距离;问题;检验

引言

结合桥式起重机运行特点可以得知,因为其内部的零部件数量比较多,一旦出现故障,设备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发出准确指令,影响后续动作的顺利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桥式起重机的整体运行效率,本文深入探讨桥式起重机安全距离问题和检验措施。

1桥式起重机发展使用现状

伴随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工艺、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社会生产力又提升了一个水平。因为市场竞争力需求,起重机械生产方式也从单件小批量向着多品种变批量方向不断发展。早在十九世纪前期就出现了桥式起重机,后期蒸汽驱动因为电气工业以及内燃机工业快速发展,以电动机或是内燃机为装置,各种起重机基本形成。当前,我国市场对于起重机械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桥式起重机市每一年约有二百亿元,市场主要是由外资及国内品牌瓜分,国产品牌占80%左右,外资占20%。

2014年,我国出台了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针对以桥式起重机作为代表的起重机械拟定了制造安装、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系列规定,这让起重机械管理上升提升了到法律高度。特种设备安全法出台以来,多数规范起重机生产、安装、维护以及使用单位均可以很好遵守有关法规,严格根据技术规范开展生产、安装、维护和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但更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部分小规模的企业无法极好遵守规定,仍存在很多违规、使用违章的现象。

2问题现象及后果

2.1问题现象

TSG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检规》)B9.5条对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的规定为:将大、小车分别运行至轨道端部,压上行程开关,检查大、小车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小车运行机构除外)是否能够停止向运行方向的运行。按《检规》要求在定期检验桥式起重机时,发现部分大车限位存在以下问题:限位开关与限位撞杆之间距离设置过短,起重机运行至轨道端部时,限位开关尚未动作而起重机已经撞到端部止挡,或者大车限位动作后起重机由于惯性仍撞上端部止挡。

2.2可能后果

存在上述问题的桥式起重机,从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角度此时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限位问题会导致大车频繁碰撞端部止挡而缓冲器破损脱落、大车轨道移位、厂房结构变形等后果,易使操作人员养成“打反车”制动等不良习惯,影响使用安全,甚至会引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3桥式起重机安全距离问题检验策略

3.1对电源装置进行检修

起重机面临电源短装置短路的故障,选用合理的断路器或熔断器对起重机安全运行非常重要,需要按照起重机的短时尖峰电流进行选择;其次起重机的照明、控制及主回路中均分别设置断路器或熔断器,需要设置分支分级保护;充分考虑分支电路的断路器或熔断器额定电流应比前一级小2-3级,要达到哪一支或级发生短路哪一支或级的断路器或熔断器响应保护。需要及时检查总电源回路中与支路的实际保短路保护装置的额定电流,需要检查及动作电流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起重机轨道改进

为减少起重机啃轨故障,应针对其啃轨原因进行分析。当故障为车轮问题时,应对车轮进行整修,查看是否车轮制造存在问题。在修整车轮时,应保证主动轮进行统一,使其直径保持一致或接近。整修要求为,主动轮的直径差应控制在0.2mm之内,被动轮应控制在0.5mm之内,不符合此要求,进行整修,使其尺寸符合要求,然后进行安装。此外,大车车轮安装质量较低时,低于技术标准,对此应进行调整,使其大车中的车轮跨度与对角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7mm以内,小车该差值应控制在3mm以内,同时保证车轮同位差应控制在2mm之内。车轮轴承之中存在隔环,进行调速时,应作用于该环,将一侧环调大,而另一侧反之,从而促使车轮移动,还可对端梁上方轴承箱内的螺栓孔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定位键实现整修。

进行轨道整修时,应对轨道的相关角度进行调整,确保其水平方向、踏面垂直度、直线水平以及轮距等无异常,进而进行啃轨原因分析,对应问题实施调整,促进其与公差要求一致。焊接轨道接头时,应保证钢轨材质符合要求,焊接质量良好。接头三面偏差应控制在1mm以内,接头间隙应控制在2mm以内。当轨道变形是因桥架结构引起进而导致大车对角线之间超过限制差值,导致车轮跨度异常,进而诱发啃轨,需要对车轮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减少偏差,通常不采用主梁修复方式进行改进。当因传动机构异常或驱动机构异常诱发啃轨时,应进行原因定位,同时对两台电动机进行调整,确保其转速、制动力矩保持一致,继而实现同时起动以及同时制动。有时,当轨道顶面出现杂物或者冰霜和油污时,会导致啃轨发生,此种问题较易解决,清理掉相关杂物就可实现轨道正常。有时导致啃轨问题出现的原因为操作不当,为解决此问题,应对操作人员强化培训,促进规范操作,避免错误操作,保证设备功能良好。

3.3车轮维修保养对策

起重机大修过程当中,维修人员要全面而严格的检查啃轮,如果啃轮出现比较严重的受损现象,或者运行的时间特别长,要立即开展修复工作。针对磨损较大的轨道,要认真遵守有关规范要求,做好更换工作。

另外,在主梁上部,维修人员可以结合具体需要,焊接一定厚度的槽钢,确保起重机的架桥高度符合规定标准要求。在修复车轮期间,要求维修人员对车轮外部尺寸,以及其内部尺寸,进行有效的检查,不断减少材料的损耗,避免发生较大的误差。同时,采取预应力方法与火焰矫正方法进行维修,避免起重机在后续运行期间出现啃轨现象。

3.4调整预留安全距离

在起重机使用中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是制动器制动力矩是否存在人为调整以及大车运行机构的维护保养情况。对维护保养力量可靠、操作经验成熟的使用单位而言,保持设计需要的制动距离是能够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桥式起重机设计资料计算出大车运行机构制动距离。

对于存在问题的起重机,可增大起重机预留的安全距离。在影响起重机预留安全距离的因素中,从经济合理、动作可靠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调整顺序为优先增大大车限位的撞杆安装位置至端部止档距离,其次增大大车限位的撞杆长度,最后减小大车限位的限位开关距起重机外轮廓距离。

结语

在以往检验过程中,检验机构还发现因通用桥式起重机分体式空调的外机安装于司机室外靠近登机平台一侧,导致安全距离不合格,造成安全隐患。在以往事故案例统计中,也不乏因为安全距离不合格或者空间距离不够造成的挤压、碰撞等事故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检验现场情况复杂多样,应留心观察,小心操作,不仅要考虑桥式起重机水平方向安全距离不足存在的安全隐患,垂直方向也同样存在因距离不足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结合相关检规、标准,避免因安全距离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卉,崔辉.基于线性二次型的桥式起重机荷载消摆控制算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1):12-13.

[2]吴勇.桥式起重机导电滑触线安全防护装置设置与检验的探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20,(03):35-36.

[3]李兵,田鹏,陈善贵,等.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桥式起重机主副小车结构优化与应用[J].水利水电快报,2020,41(06):52-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