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

张浩然

内蒙古赤峰市安定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应用量化生活护理规范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精神科接受保护性约束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3月,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的分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参考组21例患者实施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探究组21例患者开展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对两组依从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探究组护理后依从性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开展量化生活护理规范的方法,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优势明显,在精神科中值得普及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保护性约束;量化生活护理规范;依从性


在精神科医疗实践中,保护性约束具有重要地位。由于部分精神异常患者脑功能紊乱,在失常状态和疾病症状的支配下会出现不配合治疗、自伤、自杀、他伤等情况,而保护性约束是指医护人员对其开展的强制性医护措施,能较好的保证治疗顺利开展,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的安全[1]。在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中,往往采取简单的固定捆绑技术,实施过程中可能潜在一定医疗风险,若开展不当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对其他医疗程序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积极探究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量化生活护理规范是新兴干预措施,要求护士充分掌握精神卫生法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规范的操作手法,能灵活应对患者出现的各类问题,保障自身及患者的安全[2]。本研究旨在分析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精神异常患者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在下文展示。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42例我院诊治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3月,通过电脑产生随机数的分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参考组共纳入21例患者,其中男患者6例,女患者15例;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19岁,均龄(35.34±4.32)岁;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2例,抑郁发作2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3例,精神分裂症11例,其他3例。探究组共纳入21例患者,其中男患者5例,女患者16例;年龄最大为60岁,最小20岁,均龄(35.45±4.17)岁;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1例,抑郁发作2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2例,精神分裂症13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考组接受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和教育手册,对于出现攻击行为者,及时进行隔离护理,采取有效用具控制患者异常行为。

探究组实施量化生活护理规范:(1)约束前:掌握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症状,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强调对患者开展风险教育,使用安慰性和同情性语言稳定患者情绪,告知保护约束的重要意义和开展目的。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减少其担忧和疑虑情绪,最大限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2)约束中:注重技巧和约束手法,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隐私,充分尊重患者,不使用暴力动作,加强量化生活护理操作,配合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如及时擦汗或盖被、喂水、协助进食、定期巡视等,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告知患者情绪稳定或配合治疗能尽量减少约束时间。(3)约束后:对于病情稳定者开展治疗配合的评估后决定是否解除约束。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鼓励患者以语言机械能发泄,指导患者合理释放不良情绪,并教会患者适当控制情绪,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加强监护,不定时检查病房中的危险物品等,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两组均干预3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1)使用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依从程度,主要包括治疗的配合、自伤、他伤、拒绝反抗等情况,问卷分值范围0-100分,依从性通过完全依从(得分>80分)、部分依从(得分在60-80分之间)、不依从(得分<60分)进行评价。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3.0处理分析数据,依从性情况用率(%)表示,经χ²检验,统计学有意义则有P<0.05。

2结果

探究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形成统计分析意义。详见表1。

1 两组依从性在护理后的对比[n%]

组别名称

完全依从(例)

部分依从(例)

不依从(例)

依从性(%)

探究组(n=21)

7(33.33)

13(61.90)

1(4.76)

20(95.24)

参考组(n=21)

4(19.05)

10(47.62)

7(33.33)

14(66.67)

χ²

-

-

-

5.600

P

-

-

-

0.017

3讨论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是通过约束用具保护患者及周围环境免受损害的特殊护理操作技术,其不仅仅是简单的捆绑技术,若约束不当极易导致护患纠纷或激烈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一定医疗护理程序。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形式单一,缺乏人性化特点和针对性特点,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强,易出现约束用具滥用情况,不仅对医疗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还会侵犯精神异常患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护理纠纷和医患矛盾的发生[3]

将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应用到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中主要是充分落实人性化护理,促进人文关怀的传递,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在关注患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间的健康教育,做好间接或直接的信息交流,传递友爱、表达友善,在了解患者及家属需求并尽量满足的同时,积极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4]。同时其能够严格根据护理规范进行操作,规避法律风险,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量化生活护理规范相比常规护理更具主动性,能对患者基本情况、情绪状态、精神症状等进行正确、综合的评估,根据患者实际开展对应的干预措施,以及时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保障护理服务的针对性与个性化特点。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开展量化生活护理规范有利于规范约束工作的执行标准和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有效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保护性约束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而显著提高了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质量[5]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探究组护理后依从性明显高于参考组,两组指标值比较P<0.05,具备显著性差异特征。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开展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可较好的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患者自伤或他伤情况,在精神科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培,李密,王美朝.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模式及实施效果探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195-196.

[2] 李青锋,蒋威,左波,等. 精神科护士保护性约束态度、行为与伦理氛围认知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4):342-347.

[3] 夏志春,叶君荣,肖爱祥,等. 焦点解决缓和技巧培训减少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使用的效果[J]. 护理研究,2020,34(23):4248-4251.

[4] 吴晓敏,杨亚喜,谢美娟. 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患者及家属影响的调查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0):152-155.

[5] 李林.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精神科非计划解除保护性约束率中的作用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