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认知及护理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心脏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认知及护理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泥鲁珍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外科 272000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讨心脏外科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以及护理实践效果。方法 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应用半结构式的访谈,对于某市三级甲等医院的10名心脏外科护士进行相对应的访谈,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结果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心脏外科护士对于患者深静脉血栓并没有高度重视,相对应的防治工作效果不够理想,护士知识体系本身不够健全完善,在临床实验中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管控措施时,往往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着多重困难。结论 针对心脏外科护士来说,因为对深静脉血栓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理解认知,因此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专业技能、业务素养全面提升,同时进一步强化医护合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避免或者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关键词:心脏外科护士 深静脉血栓,具体认知 护理实践体验

引言

深静脉血栓是由于血管内血小板的聚集或凝血因子异常,造成下肢深静脉系统突发血栓形成,堵塞深静脉,引起严重的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一系列的静脉临床症状的一种静脉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疼痛,血栓蔓延至高位深静脉如上腔和下腔静脉,会导致双上肢和双下肢的肿胀,一般患肢肿胀,是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凹陷性水肿,皮色发红、皮温较健侧高,严重肿胀时皮肤还可出现水泡。疼痛和压痛是最常见的感觉,如下肢的静脉血栓可出现小腿腓肠肌的压痛。当深静脉堵塞时,浅静脉曲张,会慢慢形成代偿性的反应,但其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在外科手术中,深静脉血栓是特别典型的一种并发症,更有甚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甚至出现死亡。在针对这类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确保相关心脏外科护士对其有全面深入的认知,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对应的应对和处理,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护理效果。护士是一线工作者,在针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通过具体的研究可以看出,心脏外科护士对于血栓的认知和护理实践往往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并不能充分明确相对应的影响因素,对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和护理管理也缺乏足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护理成效,对于这类情况需要高度关注,切实处理各类问题,使心脏外科护士得到严格系统的培训,进而呈现出应有的效能。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这个阶段内某市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名外科护士进行研究,重点剖析该类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情况以及护理实践效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选在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某市的三甲综合医院的10名心脏外科护士,在护士中包括男性1名,女性9名,年龄在23岁至4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7.35岁。参与本次研究的工作,所有研究对象都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采取深入访谈和半结构式的研究方式,在确保非干扰的范围之内,针对受访者进行相对应的访谈和记录分析等,在访谈之前与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针对访谈的具体目的进行有效沟通,使研究人员充分明确,并且要着重做好访谈内容的保密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受访者的满意度。在具体的访谈过程中所涉及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护士对于神经脉血栓的危害影响因素是否充分明确和了解,有没有及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内容,在临床工作中,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在访谈的过程中要采取全程录音的方式,同时要确保研究对象说出自身的建议或见解等等,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不进行诱导性的提问。访谈时间控制在30分钟。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着重针对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把录音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转录,使其成为文字,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不掺杂研究人员的主观意见或者思想等。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把收集而来的信息采用分析法进行提炼分析和处理,明确研究主题。在具体操作环节针对相关记录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阅读,选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且编码反复出现的观点,确保编码之后的观点能够得到充分的汇集,并且写出无任何遗漏的描述,对于相似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辨别,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返回,并且到研究对象处进行求证和分析,然后对于该类情况进行归纳和整理,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对应的研究主题。

2结果

通过具体调研可以看出,在10名心脏外科护士的调研过程中,有8名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情况不能充分了解,缺乏足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对于受访者的相关情况不能充分了解,受访者认为自身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

3讨论

3.1心脏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分析

从具体的调研过程中可以看出,心脏外科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岗位胜任能力。具体来说,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脏外科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针对深静脉留置针并没有高度重视,没有着重做好深静脉留置针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没有充分做好血栓形成的预防和管控工作。其次,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认知不够全面系统,护士对于血栓的预防缺乏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掌握不全,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推进各项护理策略。同时护士对患者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不能充分掌握相对应的评估方法,进而导致评估质量和判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充分体现出深静脉血栓的高质量护理对于风险。评估表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制定,或者相关评估表对于全面的心脏,外科患者不能有效使用没有统一化的标准,进而导致各项标准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实效性。另外,受访人员认为自身接受了相对应的培训,但是相对应的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不能得到显著提升,缺乏应有的统一化、完善化的效果,某些护士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进而导致相关知识往往不具备系统性完善性,缺乏应有的时间效能。第三,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针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或者困难。例如,在人力资源,仪器和设施配备等相关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够健全完善,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不高,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应有的配合程度,由此导致相关护理工作不能行之有效的推进各类工作缺乏足够的支撑。医护合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加强,医生和护理人员在配合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漏洞或者不足,并没有组建高质量的医护专业小组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导致患者在肢体活动方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为患者的不适或者问题进行充分的解除,提供必要的医护保障。

3.2心脏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护理实践体验

首先,要着重关注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管控工作。要切实体现出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着重针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把握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出现损伤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其次,注重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规范,要注重做好心脏外科护士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其可以充分掌握相对应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知识和预判识别手段,通过严格细致的培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有效研究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而充分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第三,要着重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其专业技能,业务素养切实提升,通过培训使其具备应有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也要设立专科小组,加强医护合作,体现出医护之间的配合和完善。

4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充分明确,针对心脏外科护士来说,对于深静脉血栓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在这样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增强该类护士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重视程度和认知态度,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心脏外科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着重做好医护合作工作,以此确保人员结构配置得到优化和改善,进而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或者减少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许建芬,邓小岚,沈小芳等.老年科预防深静脉血栓评估表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11(47):997-998.

[2]王美堂,霍正禄,周彬,等.48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I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9,25(12):331.

[3]刘杰,费蕾,周乐红,黄光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9,3,21(3):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