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妇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探讨

麻玉琴 胡莎莎 曹倩 张彩 安敏佳 李倩 任文霞 苏庆玲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安全和质量管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妇科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妇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形式的护理工作之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等相关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妇科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妇科护理管理,可降低临床上护理投诉率,提高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安全有效,并促进患者康复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产妇在角色发生转变时没有心理准备,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甚至极度恐惧等负性情绪,导致产妇对于妇科护理服务质量担忧。为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大程度减少痛苦等心理感受,加强对其健康的保障,妇科护理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护理知识。本文对医院妇科护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带给产妇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的护理体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到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患者86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0~65岁,平均(43.2±2.1)岁;其中实施妇科疾病手术者12例,产妇24例。对照组年龄21~64岁,平均(44.8±2.3)岁;其中实施妇科疾病手术者13例,产妇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用妇科护理管理:①普及安全性教育:妇科组织护理人员展开定期培训工作,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并端正其工作态度,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②强化安全管理内容: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与安全事故处理能力,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展开详细的评估,评估的重点包括患者心理状态、体征情况以及安全意识等,然后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判定,最终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方案。③拟定安全管理计划:在安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出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风险操作项目以及护理薄弱环节,然后以此为根据,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方案。同时强调患者安全为护理核心的护理理念,明确护理流程即规范,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知识、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并将职责落实到个人,使其能够严格执行护理安全方案。④落实护理与监督:将预先拟订的安全护理方案进行全面落实,同时安排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监督,针对拟订方案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⑤定期总结与完善:对护理安全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总结,通过探讨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采取相应的调整与完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护理职责,并向患者展示人文关怀,进而取得患者的支持与信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43

19

12

9

3

72.09

观察组

43

23

16

4

0

90.69

X2






4.914

P






0.026

2.2 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护患纠纷3起,纠纷率为4.97%,观察组发生护患纠纷0起,纠纷率为0。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妇科均为女性患者,通常有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负担较重,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性。

3.1 加强监管

医院的护理团队要定期进行护理管理制度的培训以及考核,护理团队的护士长要加强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制度的监管工作,保证每一项都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完成。尤其是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班更是要严谨,必须要在床头进行交接工作,严格地将每一项规定的制度实行下去。

3.2 加强技能的培训

新来的年轻护士由于刚毕业,医院要安排有实践经验和扎实护理知识的专人负责培训和带教,帮助其提高护理技能,同时鼓励其多参加各种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考试,开阔眼界。学无止境,有一定经验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也仍然要不断学习进步,给产妇提供更好的护理体验。护理部可对护士组织定期的专业考核,一方面可以对医护人员起到监督和提示的作用。另一方面,考核成绩可以为医护人员的个人绩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从护理工作开展的本身角度出发,考核工作,有利于医院管理人员掌握本院护理人员团队的能力水平,从而为其水平的提升找到明确的方向,并且便于制定提升计划,更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3.3 闭环式质量管理

通过信息化质量管理,可缩短护理质控查检时间,方便护士长了解病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节约了传统手工记录护理质控检查问题再电子录入、分析、反馈的时间,使护理质量管理更高效、便捷。吴传芳等研究也提到借助信息智能化系统进行质量管理时资料均为现场采集、即时录入,避免了传统手工记录的随意性、延后性以及纸质资料易丢失等问题,保证信息准确完整,便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效果追踪。护士随时查阅质控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有效减少或避免存在问题重复出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使管理者对护理质量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控制,实现了质量管理信息的传递和记录的可追溯,而通过数据分布与趋势分析比较,可以直观掌握各病区护理质量现状,使数据成为质量管理的依据。

3.4 护士分级管理

受健康意识普及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也开始转移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舒适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上。护士分层级管理因其注重护士个性化的特点在医院各个科室得到广泛认可,效果显著。分层级管理模式依据护士综合能力通过对护士分阶段、分层级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为明确护理工作的人员分工,并实施相应培训考核。岗前培训教育是护理人员重要的一项培训内容,是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等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妇科是医院各大科室中意外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因此对妇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加强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护理质量,减轻产妇的痛苦,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菁,郑林,黄盈碧,谢海棠,叶云霞.妇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5):169-171.

[2] 谭超.对妇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3):38-39+42.

[3] 夏维,雷京.细节管理在妇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3):79-81.

[4] 王金凤.基层医院妇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0):85.

[5] 郑丽清.刍议妇科护理质量控制安与安全管理对策[J].饮食科学,2019(1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