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编舞中音乐对舞蹈的促进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浅谈音乐编舞中音乐对舞蹈的促进作用

陈堂春

四川音乐学院

摘要:本文就音乐编舞中音乐对舞蹈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音乐 编舞 舞蹈 促进 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二者密不可分。舞蹈是根据一段音乐,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发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和活力。舞蹈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音乐编舞就是遵循音乐的风格、情感发展变化、节奏、等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舞蹈编创。在音乐编舞中,音乐对于舞蹈的促进作用往往可能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以下总结了三点在音乐编舞中音乐对舞蹈的促进作用。

一、协调舞蹈动作

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

1、“顺势而为”

在古典芭蕾《天鹅湖》四小天鹅片段中,四小天鹅这首舞曲这首舞曲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于田园般的诗意。在舞蹈动作方面,编导结合了音乐的节奏、风格与氛围,运用芭蕾技术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小天鹅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

2、“逆势而为”

有一些编导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坚持不用音乐来做伴奏,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如作品《无声的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是由我国舞蹈家张曼力所编导的,表现了烈士在狱中斗争生活的故事,在音乐上,它只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这是一个比较回归自然的手法,就用生活中不加修饰的乐器来伴奏。这就会让人感到无声胜有声。

二、激发与强化舞蹈的表达情绪

音乐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1、“音乐情感与舞蹈情感一致”

在《城市病人》中运用的《莎尔卡》音乐,取材于民间传说.全曲结构紧凑,音乐风格给人一种紧张、急切.不安的感觉。于是根据这种音乐风格。可以对应编创出一群逃难者的生存状况.并折射出了当今城市入迫于生存压力而集体不安,惶恐、幻想的生存状况。编导将这种规律音乐的特质加以运用,舞者舞步整齐,节奏鲜明,表现了逃难者开始出逃的场景。

2、“音乐情感与舞蹈情感不一致

在进行舞蹈作品创作时,为了增强和观众的情感共鸣,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有些舞蹈作品会运用“反常规性”来处理音乐和肢体动作。例如,《阿惹妞》是彝族著名的双人舞,其肢体语言极其痛苦,音乐情感却非常欢快,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使作品中蕴含的爱情极富感染力,带给观众极大的心灵震撼。让观众在心理落差中,感受作品主人公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创作者的这种表现手法看似悖谬,其实达到了一种暗合的艺术效果。观众通过欣赏舞者的肢体动作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而当音乐响起时,观众则通过听觉形成另外一种情感体味,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下,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得以升华。

三、启迪舞蹈构思

舞蹈创作中编舞者对于音乐带来的感受产生思考与想象,根据音乐表达的情感来选择相应的形式创作舞蹈。这样既能增加舞蹈魅力,又能充分展现音乐的价值与魅力。从这一点来说,音乐对舞蹈创作有启发作用。

1、“启迪风格构思”

舞蹈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别舞蹈最显著的特征,音乐带来不同的风味特征,也会影响到舞蹈的风格展现。例如三人舞《天使路过》音乐采用的是诙谐幽默的风格特征,舞蹈动作就相对应风趣搞笑。但是又与沉重立意表达相对比。使作品通过搞笑风趣的肢体语言来对比突出展现编导想感慨的生活如此艰难的情感。

2、“启迪结构构思”

音乐编舞中要以音乐的结构为基础,它的快,慢,转折都要用舞蹈那微妙的肢体语言和事件情节表达出来。无论是舞剧还是舞蹈,都在以十字方针为准则的,引子、开端、展开,高潮、结尾,这五部分组成一个完整舞蹈作品的结构。万事都有它的结构,音乐同样有。不同性质的音乐,结构也不同。例如《城市病人》中,结尾音乐反复的是开始音乐《莎尔卡》的丰富旋律,这种首尾呼应结构在舞蹈中也以同样的方式体现了出来,舞蹈开始的紧张慌乱逃跑和结尾时的盲目乱窜,从动作语言和表现上呈现出了首尾呼应。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自产生以来,都是人类的思想、感情、品格的自然流露。无论是自娱性的集体舞、表演性的创作舞和民间的各种舞蹈,都离不开音乐。而舞蹈,则通过人的形体、动作和造型等,直观地、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展现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气氛。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宛如红花与绿叶,互相依托。无论作为过去的艺术史,还是将来的艺术创作中,舞蹈与音乐将始终是对并蒂莲,共同表现着艺术的魅力。

音乐与舞蹈都起源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艺术。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之说,形象地描绘了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时至今日,音乐通过舞蹈得到了具体的解释,舞蹈则通过音乐增强了情绪的力量的作用,使得音乐成为了舞蹈的声音,舞蹈成了音乐的形体。

参考文献:

  1. 略论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策略[J]. 王玲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2. ]刘筱璐.自由的灵肉合一——浅谈即兴舞蹈在舞蹈编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评鉴,2018

  3. 韩松橼.舞蹈编创过程中的音乐结构分析及阐述[J].北方音乐,2016

  4. 赵蓉.论舞蹈编导课程中舞蹈即兴的训练价值构成及体现[J].黄河之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