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建设

陈兵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在贫困资助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同样的条件,不同班级参评,等级不一样;真正贫困生害怕班上学生看不起,不愿意申请助学金。如何降低主观因素在资助过程中影响?,如何保护贫困生隐私?这些是班主任在评定助学金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建设,很好解决这类问题。第一、找全造成贫困的因素,第二、各因素重要性进行对比,并量化赋值,第三、开发微信公众号,建立贫困等级评判体系,学生只需要在公众号上填写家庭情况,就会自动得出一个分数,由分数从高到低评定贫困等级,第四、对系统进行测验和校对,将近 2-3年助学金评定数据输入系统,系统评定与当年运用传统方法评定的结果进行比对,根据误差进行适当修正,不断完善评判体系。

一、贫困助学基本情况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中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指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作为我国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要紧跟形势,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起符合本校特点和学生具体实际的精准育人体系,在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的基础上,强化“扶困”与“扶志”并重的思想意识,把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紧跟国家总体战略部署,重新审视现行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围绕精准扶贫的理念,积极探索并建立起一套符合时代要求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精准育人体系,势在必行。

教育部对贫困生概念的解释实际属于一种定性描述 ,无法量化 ,比较模糊 ,在资助工作中也难以操作。体现在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实践中 ,对工作的现实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强 ,无法满足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由于学生贫困与否本身是个模糊的概念 ,贫困生认定涉及到很多定性化的指标 ,它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和清楚的外延 ,不存在绝对的十分精确的肯定与否定 ,判定学生贫困的评价对象的某些评价因子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很难直接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这些因素的具体数值。

因此 ,有必要建设资助量化评判体系进行精准评定助学金的可能解决方案,从而能够比较科学合理地测量学生的贫困度,准确地界定出学生的贫困等级 ,进而对贫困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资助,可以减少在资助过程中重复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量化资助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确定资助量化评判体系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是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会计学院申请国家助学金学生,大一至大四共四个年级,共20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大量广泛的查阅数据库在线文献,提炼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构建资助量化评判体系的现实意义、现状、途径、方法,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设资助量化评判体系进行精准评定助学金的可能解决方案。

2.政策宣传法

通过辅导员召开班级主题班会、微课堂,学院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和QQ群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解读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国家助学金申请文件和评定助学金而创新的资助量化评判体系,以大一至大四共四个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比较资助量化评判体系与传统评定方法的优劣,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改进研究方法。

3.问卷调查法

对四个年级学生,辅导员,学生工作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大家对贫困学生困难因素的补充和重要程度认识,为资助量化评判体系的完善提供决策性依据。

(三)研究过程

1.紧贴国家文件要求,开展资助量化评判中困难因素种类和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建议征求,分别从申请国家助学金学生的角度、班级班干部和普通同学的角度、辅导员的角度、学生工作处老师的角度,整合分析量化体系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制定量化评分标准。

2.通过微信公众号,创建“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申请网络平台,将近2-3年的申请助学金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导入平台,量化评定后导出评定等级数据,跟当年运用传统方法评定的结果进行比对,以校验量化评判的准确性,以效果为指导不断调试完善评判体系。

3.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试运行,通过辅导员召开班级主题班会,宣传并详细讲解该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申请国家助学金,线上经过资助数据库量化分析设定学生对应贫困等级,线下评议小组进行复核,综合结果,真实客观的反馈出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1. 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的建立,能够减少实际评定流程、降低人为翻阅大量国家助学金申请材料并记录困难因素的工作强度,根据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减少,系统评定的客观因素增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满意程度,体现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和精准化。

2. 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的建立,能够减少评议小组的人数,通过科学设定用户的使用权限,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尊严,避免有些真正困难学生因不愿同学知道其家庭情况而放弃申请国家助学金,更大程度得将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3. 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学生的生活指数不同,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不同资助类别,合理设计各个功能板块,为更多情况所用,更好的对贫困生进行精准扶贫,提升资助评定效果。

4. 大学生资助量化评判体系嵌入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中,可增设资助政策宣传栏和资助活动栏,通过征文、微视频比赛、资助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资助政策宣传教育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使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和帮扶常态化。

四、下一步计划安排

(一)完善资助量化评判体系指标

在项目进行中对会计学院学生就资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调查问卷,但为了让受助学生健康成长,感恩社会,还需要进一步增加体现资助工作成效的特色性指标。例如,受资助者健康成长与顺利成才的学生、违纪率、毕业率、优秀率,贷款学生的按时还贷率或还贷违约率,受资助学生的自立自强与感恩回报表现,受资助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或评分,受资助者本校同学与老师对受助学生日常表现的满意度或评分等。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精准资助政策宣传平台

通过对资助政策的正确宣传与引导落实精准资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和 QQ 群为载体,以互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及时、便捷地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在进行资助政策信息宣传、共享、解答的基础上,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将长期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 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将相关的资助工作进行分类宣传。

此外, 在特殊情况下,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解说,以便制定最佳的帮扶方案。二是要拓宽宣传方式。可利用微电影、广告、宣传片、宣传手册等方式,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相结合。三是精选宣传内容。除资助政策的宣传外, 还应加强受助学生的德育宣传。扶贫先扶志,让受助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成长。

(三)建立评估及监督体系,实现资助管理动态化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目前资助管理体系的背景下, 应建立资助工作评价体系和受助学生跟踪体系, 实现资助管理动态化, 防止“假扶贫”出现。另一方面,对受助学生的态度、思想状况、资助金使用、偿还贷款及毕业就业等进行跟踪监督,以此提高资助规范性和受助学生监管的动态化。

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2019XGJPB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