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探讨

张海涛

湖北省枣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41200

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使用公共卫生监测方法的作用。方法:将我市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的传染病 98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作用。结果:对 98 例传染病种类统计中,流行性感冒占比 46.93%,肺结核占比 31.63%,水痘占比 14.28%,流行性腮腺炎占比 6.12%,艾滋病占比 1.02%,(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采用公共卫生监测方法能够了解传染病分布情况,以便根据分布情况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传染病蔓延。

关键词:传染病;公共卫生监测;预防控制

前言:传染病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所关注的重点,而公共卫生监测作为收集传染病相关资料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所重视。公共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 SARS、疟疾、炭疽病、疯牛病以及伤寒等传染病,进行哨点监测的疾病有艾滋病、性传播疾病、恶性肿瘤等。本文主要探讨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过程中公共卫生监测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预防传染病水平的有效措施。大致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文所述。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市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的传染病 98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流行性感冒患者有 46 例,肺结核患者有 31 例,水痘患者有 1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有 6 例,艾滋病患者有 1 例。

1.2 方法

回顾资料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是回顾资料分析方法,回顾资料分析方法使用前,需要对患者资料收集。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为了保证收集资料的准确性,需要对收集资料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其专业技术提高,以此来满足本次研究需要。资料收集完成后,还需进行信息化技术处理,并且将资料储存在研究中心计算机中,以便本次研究时提取使用。

1.3 统计学

采用 SPSSI24.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x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 98 例传染病种类统计中,流行性感冒占比 46.93%,肺结核占比 31.63%,水痘占比 14.28%,流行性腮腺炎占比 6.12%,艾滋病占比 1.02%,(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

表 1 对 98 例传染病种类统计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艾滋病

例数

46

31

14

6

1

占有比例

46.93%

31.63%

14.28%

6.12%

1.02%

3 讨论

在传染病预防控制过程中使用公共卫生监测方法,可以了解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以便根据传染病发病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病源传播。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了我市的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本次使用公共卫生监测手段对传染病患者监测后,获得以下传染病分布情况:对 98 例传染病种类统计中,流行性感冒占比46.93%,肺结核占比 31.63%,水痘占比 14.28%,流行性腮腺炎占比6.12%,艾滋病占比 1.02%,(P<0.05),组间数据有差异。从该组数据分析后获得,我市出现的传染病主要是流行性感冒和肺结核,因此在制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主要是对这两种传染病控制,减少以上两种传染病蔓延,以此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3.1 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的控制作用

3.1.1 对流行性感冒的监测

每当春秋季节,流行性感冒特别严重。尤其是在身体较弱的孩子和老人中,肆虐非常严重。流感病毒具有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在基本状态下都会有新的变异产生,异常顽固。我国已建有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 主要是对不断变异的感冒病毒进行采集, 取样并鉴定变异毒株,对新的变异毒株进行抗原体分析,培养出新一代的抗流感疫苗,从而避免流感病毒的大爆发,通过医学有效的干预和预防。

3.1.2 对结核传染病的监测

结核传染病的监测是比较特殊的,要根据不同指征进行不同的防治策略调整。对于传染性监测内容包括结核病的疫情以及以后的病情发展趋势,治疗后的效果,最后在次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结核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治疗和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每一个结核病患者,都要建立一张患者登记卡片,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准确,详细的登记,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跟踪时间,并对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监测,才能进一步研制出结核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3.1.3 公共卫生监测要建立健全的传染性疾病预防管理机制

首先,要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保证更加准确高效的公共卫生监测的有序进行。为其配备相应的现代化的疾病预防设备,强化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化的公共卫生防疫站,积极培训疾病预防工作人员,面对新的传染性疾病时,都能做到及时有效提前应对。

3.2 公共卫生传染病的控制对策

3.2.1 加强对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宣传工作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公共卫生传染病的宣传,如给群众发放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册,加强与媒体机构的配合,开展一些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的科普知识讲座, 向人民群众讲解一些关于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医疗机构应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 QQ 群等定期或不定期的推送常见、多发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 在遇到公共卫生传染病时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开展控制工作,将公共卫生传染病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

3.2.2 完善公共卫生传染病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针对公共卫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干预政策,对于各医疗机构来说,应以国家现行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为依据,开展相应的公共卫生传染病管理,分析公共卫生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同时, 加强对相应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完善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公共卫生传染病管理人员的执业行为。另外,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整合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建设公共卫生传染病监测站点(建议重点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监测点覆盖到县区级综合医疗机构),通过监测站点不断提高地方公共卫生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潜在的公共卫生传染病风险,规范信息报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遏制住传染病的发生。

3.2.3 构建有效的重大公共卫生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登革热、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点传染病,要从国家、各级政府层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防控格局,做到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在边境地区还要建立跨境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双边会商机制,定期分享传染病疫情信息,交流防控经验。确保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能够及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将公共卫生传染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关键是对病情情况了解,以便根据传染病病情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此来预防传染病蔓延。因此,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获得病情发展实际情况非常重要。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使用公共卫生监测手段,可以实时了解传染病发病情况,以便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使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以此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严绍文.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83.

[2]陈铁.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6):174.

[3]马春微,李俊平.分析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带来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8):136+138.

[4]庄宿翠.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7(14):41.

[5]李伟.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