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生态水利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牛振

梁山县引黄灌区事务中心 山东省济宁市 272600

摘要:水利工程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以及保障,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时会对项目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大了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新时期下,为了在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使水利工程建设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相关单位要选择正确的生态水利管理模式来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以维持周边的生态环境为主,完善生态水利工程的治理模式,从而使得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在新时期下获得蓬勃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水利;水利工程;应用研究

生态水利建设要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规避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实际管理时,相关部门要遵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我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来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模式,科学的调整用水量,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以此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稳定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水利工程的要求。

一、生态水利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使生态水利建设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施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明确生态水利建设的必要性,为后续工作科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在水工程中的重要性非常的突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的全面监督以及管理,并且还要分析水利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采取更加科学的生态修复手段,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模式[1]。水利工程具备综合性的特征,在实际建设时,要全面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分析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使水利工程能够获得得健康而蓬勃性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不断的扩大,并且每年水利投资逐渐增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水利工程行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在带给各行各业较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促进水利工程的循环发展。但是在以往水库和水坝完工之后,由于水表面积在不断增加,使得局部气候相比以往气候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且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问题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大型蓄水工程中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变工期较长,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如果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并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那么对周边环境影响非常的突出,使得我国水利工程很难获得蓬勃性的发展,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保理念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在水利工程中也是不例外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大力发展生态水利,转变以往水利工程建设时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全面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从而使得生态水利发展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促进各行各业的稳定发展。

二、生态水利建设的策略

(一)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在生态水利建设中的重要性非常的突出,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有关资源的配置方面,还要加强对河流和岸边生物多样性的深入性分析及研究,从而使得周边动植物能够维持在和谐共处的环境中,促进环境保护效率的提高。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严格遵循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来充实整体的设计模式,以此来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2]。水利工程能够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达到补给和处理水污染的目的,在实际实施时要促进水资源的净化能力提升来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水环境的净水功能能够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分解水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并且可以形成丰富的养分,帮助水中藻类植物和鱼类植物的生长改善水质,全面的提高水资源的保护效果和水平,因此在实施工作中,可以通过改善水资源环境为主适当的发挥水资源本身的优势,从而为后续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其次在后续工作中可以适当的调节使用水量,天然河流和水利环境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河流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系统组成了可循环的整体,在实际建设时要利用河岸周边的植被所用的蓄水调节功能,来降低这一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从而使两岸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充分的改善,满足生态水利建设的要求以及标准。

(二)构建生态网络

水利工程和周边的环境为统一整体,在生态水利建设时,要在地区内部搭建生态网络,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使得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具备平衡的优势。在进行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时,首先要加强对这一系统的全面分析,构建完善生态网络,通过网络构建来完成水流的综合控制,从而使得以往环境保护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建立完善生态网络之后,要制定相对应的生态标准,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做好生态网络每一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及把控,如果发现某一个部位出现不合理问题,要提出更加科学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使生态环境能够具备和谐稳定的特点[3]。生态水利建设在保持自然河道优势方面作用非常的突出,能够全面提高河水的蓄水量以及水流量,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更加宽泛的水体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生态水利的作用来全面的保证水体的蓄积量,维持水体本身的生态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循环发展。

(三)恢复当地的自然状态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要保证水土生物的多样化,从而实现自然状态的快速恢复,在实际管理时,相关部门要根据河道实际情况做好结构的充分分析,为后续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重要的基础。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可以将河道堤岸设置成不规则的形状,以此来保证周边河道错落感,顺应水体的流动性,能避免对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更加自然而坚固的河道河岸,在内部营造更加多样性的河道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建设时,要和周边环境进行相互的搭配,以此来营造更加稳定的河道生态环境,满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以及标准。对于以往的混凝土河道河岸来说,要进行适当的改建,比如可以在沿岸种植一些绿色的植物,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和水环境系统进行相互融合,满足生态环境管理稳定性的标准。在恢复当地自然状态时,要使水利工程能够和周边生态环境相互的结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扩展,例如可以在水利工程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将水环境和水利工程进行相互的结合,充分利用水体的特征进行造景,有助于美化当地的环境,利用湿地的生态水利河岸将静止的水体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水利工程的破坏问题,将保护意识落实到不同的工作环节中,全面的提高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和水平。

结束语

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各级有关部门要融入生态水利的管理理念,从而迎合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解决在以往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注重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全面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遵循生态工程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净化能力,保持植物多样性的生长空间,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敏欣,包耘.生态学视角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评《生态水利工程学》[J].水利水电技术, 2019, 554 (12):211.

[2]徐水平.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水利生态修复中应用——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 2019, 41(06):1181.

[3]苏尧.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纳税.2018(2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