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中的静电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中的静电防护

刘袁芹 胡志雄

国营长虹机械厂 广西桂林 541003

摘要: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过程中的静电维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维修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到静电放电的危害性,在维修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定操作,做好静电防护工作,保证航空事业的安全。

关键词:航空、电子产品、维修、静电、防护

引言: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中,静电防护工作十分关键,如果在此环节中出现了严重的操作失误或者系统漏洞,都会是防护工作失效,进而对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威胁。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要从制度人才方面和技术层面分别加强管理,重视航空电子设备的静电防护,以确保飞行安全。

1静电产生条件

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或者撞击能够产生静电,这是最常见的静电产生条件。摩擦引起的静电可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产生静电的方式除了摩擦产生静电外,还有感应起电、热电与压电起电等。

2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中产生静电及其危害

2.1静电的类型

在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中,静电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静电起电和静电放电。静电起电是静电的集聚和开始阶段,这个过程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静电放电过程是自身电荷向外释放和传导的过程,此时会对航空电子设备产生极大的危害。据调查,静电放电的10%电量就能造成电子设备瞬间失效,而其余的90%电量会潜伏在产品内部,在受到内部或者外部环境刺激的情况下,便会大规模爆发。一旦这种问题产生,静电对航空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便无法估量。

2.2静电的危害

对于航空电子设备来说,静电所产生的威胁较大,静电防护工作的难度也因此极大提升。对于航空电子设备来说,静电放电所产生的威胁,在静电产生初期并不容易被发现,其威胁和影响直至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会被发现,这种状况会使飞机的飞行安全产生安全隐患。静电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静电具有吸附功能,会使航空电子设备本身覆盖一层灰尘,这种情况下,设备部件的绝缘电阻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因此缩短。(2)静电产生之后的放电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种热能在某种程度上会损伤设备和设备内部的元件。(3)静电放电过程的幅度过大,并且会形成强力磁场,进而航空电子设备造成损伤。(4)静电放电过程会让元件原本功能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处理,则会对飞机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3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的静电防护

3.1正确张贴静电防护标记

日常工作开展时因一些电子设备维修人员强烈静电防护意识尚未形成,而借助电子设备表面静电防护标记的正确张贴,能够对维修人员起到一定提醒作用,促使其在维修电子设备过程,能够对自身行为规范加以注意,确保因摩擦及接触而产生的静电得以减少[2]。应注意张贴过程需要保障张贴的正确性,同时要针对一些具有较高精密程度、可更换或易于维修的电子元件上进行张贴,如设备架及金属航线可换件盒等都需要进行张贴。此外,对于部分可直接用电源进行供电的电子设备来说,也应该把静电防护标记张贴在顶盖户背面,而电子设备维修人员对这类电子设备进行拆卸的过程,可以把保护措施提前做好,确保静电产生得以有效减少。

3.2拆装静电敏感元件时把静电处理工作做好

静电敏感元件是航空电子设备中包含的一部分构件,同时在这些元件进行安装的前期,一次防静电损害处理已经做好,并且能够保障其对一定幅度的静电放电危害进行良好承受。而后期日常维护开展过程,还需要维护人员以维护手册为严格依据,借助静电隔离方式来处理这些静电敏感元件,确保维护过程的静电产生得到有效防止,使得二次损害现象得以良好避免。

例如:围绕机组可更换组件开展日常维护工作的过程中,这部分组件通常都会在防静电保护容器内进行保存,同时仅仅会有两个导线出入口保留出来,而这两个出入口也会使用泡沫进行密封处理。对此,在维护过程,需要维护人员把全套防静电服穿戴齐全,同时将导电手腕佩戴在手腕处,通过导电手腕的佩戴能够对一定电量进行存储,此时在维护人员对静电敏感元件进行拆除或安装的过程,即便有一定量的静电产生,也能够帮助维护人员在导电手腕中进行直接存储[3]。对比航空电子设备电阻来说,静电手腕的电阻较低,其能够保障静电向电子设备中的传递得到有效避免,使得静电保护目的得以良好实现。

3.3静电放电刷维护中防静电措施

静电放电刷就是放电刷,放电刷主要是在飞机上静电释放方面起到相应作用。在发生雷电的情况下,经常会损坏放电刷,而造成这种损坏的主要原因不仅有雷电,同时还在于放电刷形状方面。物理损伤和内部损伤是放电刷出现的常见损伤,肉眼可观察到放电刷本体上有一些物理损伤产生时,此种损伤就是物理损伤,如扭曲等;内部结构有损坏现象出现,最终使得电阻值变化因此引发,此种损伤就是内部损伤,常规来说,此种损伤需要对兆欧表加以应用,进而对放电刷尖端和放电刷底座中的电阻进行测量,借此来确认损伤[4]。

3.4建立健全防护体制

就当前国内的航空电子设备防护状况来看,航空电子产品维护条例相对杂乱,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且在具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难以落实,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护管理体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度可以落实。例如,对航空电子设备中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管理,结合不同工作要求与指示,坚持各项工作都在上级批示下进行,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从多方面多角度坚决贯彻执行航空电子设备管理和防护依据。

3.5优化和改善防护设备

在日常维修工作中,除了基本的接地法、隔离法及中和法防护静电外,还可以引进配置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使用防静电涂液,减少活动组件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在维修车间采用温湿度控制设备,保持温湿度在航标范围内,减少因空气原因产生的静电;配备离子风机,通过风机吹出的大量电离的正负离子,能迅速中和空气和物体所带的静电离子等等。

3.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对维修人员的操作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想要为维修的效果提供保证,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专业素质。在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问题,甚至是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所以需要维修人员的灵活性较强。但是在维修人员学习的过程中,其所在院校基本不会对这方面进行培训,无法对相关人才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并且就算院校对这方面足够重视,也是主要通过讲述为主,不会提供实践的机会,导致维修人员不能正确地认知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静电防护工作,导致不必要的失误出现。所以,相关单位应该对培训这方面人才的力度进行加强。首先,应该保证维修人员能够正确的认识静电防护的重要性,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这项工作。其次,也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使维修人员对相关的技术设备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应该尽可能地为维修人员提供实践的机会,不断地普及和练习相关技术和操作流程,对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的工作进行充分重视,并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静电防护的技术措施和规程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结束语: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集成电路以及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设备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运用。这些技术和材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航空电子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但是同时,设备的运行和维修养护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静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戴鹏.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中的静电防护策略简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