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分析

陈军伟

西平县中医院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900



摘要:近年来,因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的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对患者机体多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均有较大的危害,如何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不良反应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用药的临床措施,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清热;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研究,共计纳入患者数124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9例,女性55例;年龄18~85岁,平均(42±5)岁。纳入标准:(1)单纯服药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2)既往未发现对治疗用药存在过敏迹象;(3)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2)患者同时服用未经医生知晓或许可的其他药物;(3)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1.3方法

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病历资料、联系方式等,对发病群体、临床症状、发生原因、转归情况等加以分析。

1.3观察指标

(1)发生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2)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症状、累及系统情况。(3)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4)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转归治愈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10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不良反应人群分布情况

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6~60岁,并且不同年龄段在男性和女性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57,P=0.486)。

2.2不良反应人群临床症状和系统累及情况

124例患者中恶心、腹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最高43例(占34.7%);依次为瘙痒、皮疹26例(占21.0%);心悸、心慌20例(占16.1%);气促13例(占10.5%);阴道出血7例(占5.6%);视力降低、四肢厥冷15例(占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65,P=0.001)。

2.3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124例患者中因药物因素引发不良反应占比率最高,药物因素41例(占33.1%),依次为剂量不当30例(占24.2%),配伍不当23例(占18.6%),药物不对症18例(占14.5%),个体因素7例(占5.6%),其他5例(占4.0%)。

2.4不良反应治愈转归的时间

124例患者治愈转归时间≤2d49例(占39.5%),3~5d54例(占43.6%),6~10d15例(占12.1%),>10d6例(占4.8%)。

3讨论

3.1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24例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16~60岁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该年段患者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的概率较高有关,而不同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发病人群不受性别的限制。另外,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多以恶心、腹部不适症状为主,与其他症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清热类中药饮片的药性基本偏寒,若使用不当,最先损伤的则是患者的脾胃。而在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时发现,药物因素、剂量不当、配伍不当和药物不对症等因素均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在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加大对上述因素的关注。与此同时,在统计患者治愈转归时间时发现,124例患者中83.1%的患者治愈转归时间不超过5d,由此提示,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第一时间停止用药,及时就诊,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避免患者病情加重。

3.2合理用药的具体措施

3.2.1正确用药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掌握其药物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中药来自大自然,本身也有毒性,如山豆根和鸦胆子。如果不准确掌握药物剂量,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皮肤瘙痒、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不良反应;此外,一些临床中药仍缺乏准确的循证研究基础。如果没有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就不能盲目使用。在用药过程中,对其剂量和疗程的考虑也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疗效强的清热中药饮片,应考虑其剂量的合理性,降低高毒性药物的剂量,山豆根、鸦胆子等药物不宜长期过量服用;所有药物的使用均应由药剂师审查,以严格防止药物滥用。用药前,患者应准确了解以往用药情况,严格遵守药物治疗的相关禁忌,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在用药过程中也要考虑饮食禁忌。

3.2.2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用药指导

医院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中药饮片治疗的宣传。通过编写宣传册、药物安全讲座或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药物安全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的药物治疗相关知识和日常安全用药常识,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患者在使用清热中药饮片治疗时,应告知患者不应随意调整药物剂量,也不应轻易听取民间处方。所有药物在使用前应及时咨询药剂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严禁自行购买相关治疗药物。

3.2.3严格控制药品质量

医院在使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时,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安排专人负责中药的选购,严格控制中药加工的各个环节,并设立监督部门,随时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有劣质中药,应立即对同批药品进行全面检查,销毁劣质药品,查明劣质原因,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此外,药学部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接受和保存中药饮片。

3.2.4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临床药师、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来说,清晰、准确地掌握清热中药饮片的剂量和药物性质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首要前提。在临床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严谨负责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发现不良反应,应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药物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服用清热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人群集中在15~60岁,涉及消化系统和皮肤粘膜系统等多个系统。许多因素如药物因素、不良剂量和不合理配伍等都会增加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要正确用药,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钟波.常用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用药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97-98.

[2]杨春源.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5):119-120.

[3]余恒跃,年士恒,李树鹏.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对策分析[J].淮海医药,2017,35(05):597-599.

[4]王思文,田会萍.2013-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1):124-127.

[5]张小平,张红玉,徐龙生,等.2012年—2014年某三级医院清热解毒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288-289.

[6]华雯晴.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183-185.

[7]宋月薇.探讨中药饮片调剂在中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202-203.

[8]高月.基于临床的中药安全性及合理用药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02):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