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中的效果

王鹏肪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医院 710016

【摘要】目的:分析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中的效果及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110例,均为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待产的产妇,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组中55例采取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为观察组,余下55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各项临床状况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的临床应用当中,产妇的各项临床状况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且新生儿Apgar评分也得到显著的提升,提升了母婴结局的整体健康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一对一全产程陪护;优质护理;产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大家对于产妇也是更佳关心爱护,都是尽可能的改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感受,让分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临床技术当中,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进展。经过临床总结发现,一对一全产程配合的优质护理能够更好的予以产妇帮助,不但能够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改善母婴结局。鉴于此,本文就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110例,均为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待产的产妇,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组中55例采取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为观察组,余下55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年龄区间保持在23到34岁,均值(28.54±1.37)岁;对照组产妇年龄区间保持在23到35岁,均值(29.33±1.46)岁。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讨论。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统一对产妇予以产前健康教育,并询问产妇宫缩感受,等到宫口开3指以后安排产妇进入待产室,展开相应的胎心监护工作,并适当指导产妇如何配合产程的进展。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详细护理步骤包含(1)在第一产程中只需要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放松环境即可,随时注意产妇产程进展的程度,观察胎心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全程配合,鼓励产妇及时的排便排尿,并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的呼吸和用力。(2)在第二产程中护理人员需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及时予以产妇饮水或擦汗等生活护理,并做好保暖工作,指导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用力规律,第二产程超过1.5h的产妇和进行阴道助产,如果胎儿过大或会阴过紧可采取切开术进行缓解。(3)在第三产程中护理人员及时的对产妇进行鼓励和赞美,第一时间告知产妇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注意观察产妇的出血量,如发生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3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状况,分别记录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阴道助产率、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观察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616d106da32f8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151.42±26.93)ml、阴道助产率3.64%(2/55)、自然分娩率94.55%(52/55)、会阴侧切率29.09%(16/55)、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3±0.71)分;对照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198.42±28.87)ml、阴道助产率18.18%(10/55)、自然分娩率78.18%(43/55)、会阴侧切率47.27%(26/55)、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2±0.69)分,得出结果(t=8.829、3.071,P=0.000、0.003),得出结果(x2=10.875、11.378、7.002,P=0.001、0.001、0.008);可见,观察组产妇的各项临床状况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受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于健康更高的追求,产房优质护理干预也逐渐的应用到临床当中,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为产妇提供优良的基础护理服务,全方位落实优质护理干预,增强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中主要以解决产妇实际需求为目标,在最大程度控制医疗成本的前提下,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将繁琐的护理流程精简化,提高产妇临床感受的同时改善整体的护理水平。

卫生部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当中提到,优质护理服务就是在传统护理服务基础上不断经过改良和升级的一种创新型护理模式

[1],并且还建议各医院尽快落实到临床实践当中。然而,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需要护理人员切实的履行职责,在临床工作当中不断的学习进步[2-3],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在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过程当中,可利用交接班护士例会或休息时间进行培训,统一对产房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全方位掌握护理步骤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本次的数据分析中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各项临床状况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得到明显的提升[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的临床应用当中,产妇的各项临床状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提升了整体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宇波, 高娟. 一对一全产程陪护的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005(012):169-171.

  2. 金鑫. 产房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31):192-193.

  3. 陈李洪, 季丽梅. 人性化护理在产房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01):107-108.

  4. 陆京京, 刘丽彬. 产房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031(010):154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