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3

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张令

仁怀市中医院内三科,贵州仁怀 564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仁怀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样本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负性心理评分、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心理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了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SDS、SAS评分更低,其心理状态更佳,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接受了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更优于仅接受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不仅有利于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使其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患者更加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依从性;血糖控制;满意度


作为全球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我国尤为明显。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容易伴随其他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高发不仅给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更导致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负性心理[1]。过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压抑、抑郁情绪得不到有效排解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血糖控制的实际情况较差[2]。为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积极性,降低其不良心理,本次的研究选取了仁怀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共计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通过分组,探究分析了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仁怀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样本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2~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02±2.11)岁,且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6.2±1.5)年;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2±2.19)岁,且病程为3~15年,平均病程为(6.5±1.7)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已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研究涉及内容经过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符合1999年WH0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葡萄糖耐量实验2h或随机血糖≥11.1mmol/L。④同伴教育组长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和组织能力,并愿意主动承担同伴教育者的工作。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如合并严重心、脑、肾、眼、足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者及精神异常者。②相关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③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血液系统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④亲属或是自身不配合、中途退出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⑤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听、说、读、写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和回答问卷者。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①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纠正患者对于糖尿病的错误认知,指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面对糖尿病治疗。②与患者的亲属进行及时沟通,提升家庭支持效果,告知患者亲属要给予患者生理、心理双层面支持。每2周进行家庭支持1次,每次30min,连续干预4周。③结合中医情志疗法,通过聆听五音与五脏、五志配合的乐曲舒缓患者情绪,鼓动血脉、调畅情志;再通过移情易性法转换患者的生活环境或是其生活方式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④结合中医传统功法,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八段锦或太极拳类活动,以患者的个人承受能力进行适当运动,每日1~2次,每次10~15min即可。

观察组的患者基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再加用同伴教育干预:①组间同伴教育小组,一个小组3~5名成员,挑选出合适的小组长对平时活动的开展进行组织和管理。②同伴教育小组组长以及组员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相关细则,小组长起监督作用,活动内容要包含饮食、运动、血糖管理以及用药等方面,为期1个月。③确保每周户外运动2次,每次活动时间30~40min为宜,太极拳、慢跑、慢走、自行车、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为宜。④小组成员可以就糖尿病饮食、用药以及血糖监测等方面进行开展交流会,由经验丰富者进行讲解,分发宣传卡片、手册等辅助指导,加深患者的印象。⑤小组长不定时通过发微信、打电话等形式监督、提醒其他小组成员按时参加活动,总结小组遇见的问题,如难以自信解决可及时反馈给护士以及医师。⑥患者出院前为患者分发自我管理实施项目表以及健康教育手册以便患者自我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负性心理评分、血糖控制情况。

通过由William W.K.Zung编制的SAS焦虑自评量表以及由美国教育卫生部编制的SDS抑郁自评量量表对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进行评估,患者的评估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心理条件越差。

要求所有参加研究的糖尿病患者1个月后记录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报告所设计的样本对象资料如患者的基线资料等情况均是经由统计学软件SPASS25.0进行统计计算和结果验证的,当P<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心理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了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SDS、SAS评分更低,其心理状态更佳,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对比[(616d101642196_html_55253a2f92428726.gif ±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65.12±3.26

56.49±4.02

58.15±7.29

52.11±5.65

观察组

30

64.88±3.31

45.29±3.77

57.76±7.30

41.27±4.14

T

-

0.283

11.131

0.207

8.477

P

-

0.778

0.000

0.837

0.000

2.2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接受了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更优于仅接受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hPG(mmol/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0

13.33±1.42

7.92±0.41

19.77±1.85

12.41±1.08

观察组

30

13.28±1.39

5.49±1.52

19.81±1.79

7.44±0.55

T

-

0.138

8.454

0.085

22.461

P

-

0.891

0.000

0.933

0.000

3讨论

胰岛素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患者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时或是降糖药物的服用期间有不规范的情况发生;且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治疗依从性也不太高,常常会由于较低的治疗依从性导致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导致风险事件的高发

[3]。而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则是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患者被动接受的干预模式,心理干预能改善抑郁情绪,但糖尿病患者仍存在信心不足、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再搭配以同伴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同伴教育者将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展示给受教育者,借助人们的趋众心理,可有效改善受教育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和血糖水平[4],帮助患者增加信心,提高其积极性。根据本次的研究报告可知,应用了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只应用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同伴教育不仅有利于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使其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患者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周婷,贾彩霞.同伴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及自我效能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6):228-230+237.

[2]王俊艳.基于同伴教育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8):1424-1426.

[3]董运婷,魏承丽.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影响的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21,19(06):380-383.

[4]石海红.联合微信的同伴教育在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03.

作者简介:张令(1989-),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