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唐丽华 姜金妮 郑婷升 章耀尹 黄艳群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广西 防城港 538021

摘要:目的:针对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n=2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2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护理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6.00%(24/25)高于对照组患者76.00%(19/25),(P<0.05);在护理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VAS评分)比较,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显示,以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疼痛影响,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

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中又被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属于自主神经对创伤反应的反馈表现,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患病后,患者会出现肩部疼痛、手部水肿、皮肤温度异常等临床症状,随着并且的进展,还会发生手部肌肉萎缩、挛性收缩、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指出,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效果限制[2]。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为重点,纳入50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名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表现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观察组中(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n=25),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大者75岁,年龄最小者54岁,平均年龄(67.52±4.91)岁,患侧左侧13例,右侧12例,脑出血患者7例,脑梗死患者18例。

对照组中(常规护理,n=25),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大者73岁,年龄最小者55岁,平均年龄(67.41±4.88)岁,患侧左侧11例,右侧14例,脑出血患者8例,脑梗死患者17例。

1.2方法

常规护理:按照脑卒中常规护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肢体按摩,日常训练等。

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1)温针灸护理。穴位选择患侧养老、少海、臂臑、肩髃、后溪、肩髎以及翳风,针具选毫针,刺入腧穴后行针待得气,再将艾条剪至长度为3cm,插入针柄点燃艾条,注意需在施针部位垫隔热纸,每日1次,每次2壮。;(2)冰水治疗。将水与冰块按照1:3比例组成混合液,将患者患侧手部置入混合液中浸泡,直至患者主诉无法耐受后取出;(3)按摩推拿。按摩主穴选取患者脾、便秘点、大肠、直肠以及皮质下、交感位,配穴选择肝与神门,首先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沾有药籽固定于穴位上,将食指与中指放置于耳廓前端,耳廓后端放置大拇指,对已粘贴穴位进行双耳交替往复按摩,每日按摩3-4次,每次至少3min,按摩治疗持续14d。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3]:护理后,患者关节疼痛、水肿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无限制,肩手部肌肉正常活动,以上为显效,护理后,患者关节疼痛、水肿症状好转,关节活动轻微受限,肩手部肌肉正常活动,以上为有效,其他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以VAS评分作为参考,评分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强)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16911d927d26_html_f424173bff83a9e5.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护理效果

护理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6.00%(24/25)高于对照组患者76.00%(19/25),(P<0.05)。见下表1:

表1 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25

16(64.00%)

8(32.00%)

1(4.00%)

96.00%(24/25)

对照组(n=25

12(48.00%)

7(28.00%)

6(24.00%)

76.00%(19/25)

x2

/

/

/

4.1528

p

/

/

/

0.0415

2.2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在护理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VAS评分)比较,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2:

表2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

VAS疼痛评分(分)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n=25)

6.38±1.24

2.51±0.14

15.5063

0.0000

对照组

(n=25)

6.59±1.25

4.13±0.20

9.7164

0.0000

T值

0.5963

33.1788

-

-

p值

0.5537

0.0000

-

-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气滞血瘀、脉络空虚、风寒侵入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需易梳经通脉、调和气血进行干预。本次研究提出了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4],针对观察组患者,温针灸护理通过热量对患者针刺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效果,结合了针法与灸法,更具有补气益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效果;通过按摩推拿,有效起到疏经活络、活血行气的作用。最终促进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肢体疼痛症状的改善[5]

综上,研究显示,以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疼痛影响,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孙枫云,赵海花. 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21(9):222.

[2]边逸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15-17.

[3]谢荣香.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东方药膳,2020(8):177.

[4]吉芳. 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术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神州,2020(13):250.

[5]周康秋,黄小曼.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2):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