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怎么治疗好呢?

/ 2

过敏性鼻炎怎么治疗好呢?

黄国威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100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多发于春秋及季节交替之际,其症状与感冒类似,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但感冒有自限性,若无并发症,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过敏性鼻炎则不同,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立即发作,且发作反复,让患者苦恼不堪,真想做个手术一切了之。那么,过敏性鼻炎可以根治吗?具体治疗手段有哪些?

一、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引发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一般无全身症状,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在生活中很常见,发病率为15%至25%,且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不仅会对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还有可能诱发鼻窦炎、支气管哮喘、中耳炎、鼻息肉等。

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类,具体可分为季节性间歇性/持续性、常年性间歇性/持续性四种,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环境因素,空气、食物、宠物、尘螨、花粉、霉菌等,都有可能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作;(2)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会出现家族聚集的情况;(3)过敏原因素,直接接触过敏原,如肥皂、化妆品、外用药、油漆等;吸入性过敏原,室内螨尘、动物毛发、香料、植物花粉等,室外真菌、花粉等;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豆制品、鸡蛋、桃子、芒果、鱼虾及某些药物等。

二、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

针对过敏性鼻炎,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根治的方法,但可以根据其病因和病理进行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四位一体”治疗措施,即远离过敏原、药物治疗、脱敏治疗、保健教育,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一)远离过敏原

首先需要查明诱因,及时切断过敏原,可以通过皮肤刺点的方法找到过敏原,将患者与过敏源隔离。常见的过敏源主要有三种,吸入性、直接接触性和食入性,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及时清除污物,清除家具、用具表面的灰尘;定期清洗床单、窗帘、沙发套、枕头、被褥、地毯等;选择性减少室内植物,避免尘螨、霉菌滋生,消灭致敏害虫;避免饲养宠物;对花粉过敏者,在春秋两季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到户外时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对某项食物过敏者,避免食用此类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注意,避免误食。

(二)药物治疗

激素鼻喷剂。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一线药物,主要有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对缓解患者症状有一定疗效,需要在说明书推荐剂量下合理使用。在使用前,需要将药液摇匀,确保喷出有效喷雾;使用时,将头部取直立位稍向后倾斜,将喷口朝向鼻腔;喷药后,将头部仰起2至3分钟,使药液向后倒流,并将进入咽部的药水吐出漱口。使用该药物最少需要4周治疗疗程,根据症状控制及检查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及次数,选用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够减少鼻粘膜溃疡、出血、糜烂等副作用出现。

抗组胺鼻喷剂。针对不想使用激素鼻喷剂的患者,可选择使用抗组胺鼻喷剂,如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西替利嗪等,起效快、抗过敏作用强,疗效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对缓解鼻部过敏症状有一定作用。一般来说,倘若药物治疗持续4周左右无明显疗效,可重新选择治疗药物或进行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方式,是在激素鼻喷剂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加用抗组胺鼻喷剂或口服抗组胺药+减充血剂。若患者鼻腔分泌物严重,可增加异丙托溴铵,抑制神经反射,减少分泌物产生;若患者鼻塞严重,可在一周内加用鼻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素、羟甲唑啉、苯丙醇胺等,改善鼻腔通气效果;若患者存在顽固过敏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或哮喘,可加用鲁斯特钠。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有孟鲁司特,具有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但相较于激素鼻喷剂,无法有效改善过敏症状,多用于间歇性或持续过敏性鼻炎。

(三)脱敏治疗

该种疗法属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基本原理是选择患者致敏的过敏原,通过皮下或舌下长期多次给予少量过敏原,使患者逐渐耐受,以减少临床症状,研究表明,皮下治疗效果优于舌下免疫治疗。目前,在临床中使用较多的脱敏治疗方法为尘螨脱敏治疗,包括起始治疗和持续治疗两个阶段,其中,起始治疗阶段共持续4个月作用,每周注射一次,注射剂量渐次增加,达到4个月左右时可以达到最佳治疗剂量;持续治疗阶段,共需要2.5至3年左右,每6周注射一次,以提高患者对尘螨的耐受能力,巩固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脱敏治疗时,需要严格掌握禁忌证,注意治疗时机,注意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四)健康教育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过敏性鼻炎的认知,了解其病因、致敏元素及治疗方法,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恢复健康,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护理,避免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具体包括合理控制饮食及起居作息时间,保持居室良好环境,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锻炼,如慢跑、散步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培养预防保健意识,积极预防鼻部炎症发生。

(五)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治疗措施,如激光、射频、微波、鼻甲冷冻等,减少神经末梢敏感性,减轻鼻塞症状,降低鼻黏膜敏感性,或者采用鼻后神经切断术、内镜鼻窦球囊扩张等,需要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