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带你了解急性动脉栓塞护理

/ 1

外科护理带你了解急性动脉栓塞护理

苟琼

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达州 635000

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临床疾病,是由心脏或动脉腔内脱落的血栓或斑块,跟随血液流动至远端动脉,导致动脉管腔阻塞,阻碍血液流通,造成人体肢体或某些器官缺血、坏疽的急性病变,继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必须及时到院接受手术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受病痛影响,心理和生理均会产生变化,优质外科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急性动脉栓塞的具体外科护理措施有哪些呢?又能产生什么效果?一起来了解下。

一、急性动脉栓塞病因及临床表现

急性动脉栓塞根据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栓子、非心源性栓子和来源不明栓子,顾名思义,心源性栓子是来源于心脏,主要是左心房附壁血栓,因房颤导致的栓塞,也是该病主要病因;非心源性栓子是因人工血管腔、动脉瘤内血栓脱落、胆固醇栓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栓子,属于血管源性。

急性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为5P征,即无脉、疼痛、麻木、苍白和运动障碍。疼痛是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疼痛位置取决于栓塞位置,患肢会出现剧烈疼痛,且活动时疼痛感加剧;无脉指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麻木、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感觉丧失区、渐退区和过敏区,患肢有肌力减退,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和手足下垂,甚至出现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及肌肉坏死等不可逆病变;苍白,指患者肢体严重缺血,患肢皮温、皮色等出现变化。

二、急性动脉栓塞外科护理

(一)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有以下内容:(1)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患肢血运情况,做好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呼吸等情况,做好患者保暖工作。但是,切记禁止使用热水袋等进行热敷,避免加重患肢缺血性变化;确保患者处于绝对卧床休息状态,上肢及腹主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半卧位,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需要将床头抬高,确保患者心脏高于患肢平面约15°,尤其当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时,要避免患者平卧位,要及时汇报医生进行诊治;(2)做好抗凝治疗,可使用肝素抗凝,注射后10分钟内起效,半衰期为1至4个小时,性质稳定,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对应小、中、大剂量;(3)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会产生恐惧、担忧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关心和安慰,或者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调节患者负面情绪;(4)做好术前准备,针对伴有心功能障碍患者,需要采取吸氧措施,给与大流量、高浓度氧气,并准备好急救物品。

(二)术后护理

导管护理。在完成取栓手术后,一般会留置动脉溶栓导管,以便将提前配制好的溶液通过动脉注射泵持续泵入闭塞动脉远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不便,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导管的必要性,及时安抚患者不良情绪,让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固定好导管,避免发生导管脱出,或注射泵线连接处、三通脱开等可能导致的倒出血、血肿等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将导管连接口拧紧,用3M胶带固定导管柄,并用蝶形胶布进行二次固定;护理人员需要经常巡查,观察导管情况,避免出现打折、扭结、弯曲等情况,确保导管畅通;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经常检查穿刺点敷料情况,确保局部皮肤干燥清洁,一旦出现敷料污染,局部皮肤红肿、异常分泌物渗出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伤口感染。

穿刺点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敷料渗血、是否出血局部肿胀、压痛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敷料,检测患者血压、脉搏情况,并对股动脉穿刺点施加一定压力,如压沙袋,对伤口进行保护。但是,要严格控制沙袋重量,避免沙袋过轻,无法发挥压迫止血作用,或沙袋过重,导致动脉溶栓导管受压、阻塞。

药物护理。药物溶栓时每次给药的浓度、泵速和持续时间不同,护理人员需要记录好调泵时间,做好交接班,如可以贴上提示卡,便于随时提醒;确保给药方式正确无误,由两名护理人员和医师共同核对导管和鞘管,并与注射泵正确连接。

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包括鼻出血、便血、尿血等;注意观察患者皮色、皮温、脉搏、疼痛等,若怀疑患者存在患肢动脉供血不足情况,立即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查看患肢,如小腿、前臂等是否存在疼痛、肿胀等情况,警惕缺血后再灌注综合征发生;技术指导患者体位,避免屈膝、屈髋、膝下垫枕等行为,及时记录患者尿量、血压等,一旦发现体液不足,及时调整输液量,避免血运不足导致的血管不充盈情况,避免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

常规护理。做好肢体保暖措施,避免患肢受到潮湿、寒冷、硬物碰撞刺激,避免局部烫伤,听从医嘱,要求患者进行适量活动,避免久坐或长期静站;在床尾使用支被架,避免被子压迫患肢末梢;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遵循医嘱,定期按时服用抗凝药、心脏疾病治疗药物,避免再次发生栓塞。

(三)健康护理

(1)劝导患者戒烟,减少尼古丁、烟碱对血管的刺激;(2)嘱咐患者避免久坐,定期进行肢体活动或被动按摩,避免肌肉萎缩;(3)嘱咐患者定期服药,定期复查出凝血时间,及时调整用药,逐渐由肝素过渡至肠溶阿司匹林,并调整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