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眼底病临床效果及有效性分析

/ 2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眼底病临床效果及有效性分析

魏巍 1、高浩溟 2、刘军辉 1 刘振美 1、陈艳路 3 、姜宁 4

  1.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医院 河北 保定073000

  2. 2、解放军95321医院 吉林 白城137000

  3. 3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4. 150000

  5. 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辽宁 沈阳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眼底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于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入院就诊的眼底病患者21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选择电脑随机抽签法,划分研究组患者(n=105例)与对照组患者(n=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使用康博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结论:在眼底病治疗过程中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方式,临床效果优越,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力,促进患者眼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眼底病;有效性

在临床眼科中眼底病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疾病产生原因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新生血管,是多种眼疾病生成的多种病理因素,也是患者产生失明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眼底病中其类型主要划分为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主要发病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过度表达,对大量蛋白进行活化,血管内皮出现生长和增生,以此增加血管通透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将常规抗炎作为基础,使用单靶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康博西普在临床实践中效果较好,给药次数也在不断降低。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入院就诊的210例眼底病患者进行客观性研究,临床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探讨患者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于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入院就诊的眼底病患者21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选择电脑随机抽签法,划分研究组患者(n=105例)与对照组患者(n=10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55例,女性人数为50例,年龄范围值为36-75岁,平均年龄值为(55.5±6.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52例,女性人数为53例,年龄范围值为32-75岁,平均年龄值为(53.5±7.2)岁。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就诊年龄、性别以及诊疗时间等基线资料实施客观数值比对,数值差提示具有比对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方式,依据病变情况使用不同药物,抗氧化剂、光动力疗法,静脉阻塞情况应用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眼用注射液,术前3天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术前使用奥布卡因滴眼液四次,进行眼球表面麻醉,冲洗结膜囊,冲洗液使用碘伏生理盐水,进行常规消毒,上开睑器,注射器抽取康博西普眼用注射液0.05ml,在颞上象限距离角膜边缘3.5mm确定进针位置,经睫状体平坦部分顺着垂直方向进针,在玻璃体腔注射药物,使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位置,使用抗生素眼膏,通过无菌眼敷包眼1天。依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注射。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6168f8b51b751_html_155f48075a975e59.gif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对比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研究组

105

4.20±0.42

4.45±0.48

4.56±0.37

对照组

105

4.22±0.44

4.23±0.45

4.37±0.39

t值

-

0.337

3.426

3.622

P值

-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研究组

105

396.1±92.5

353.6±72.0

331.4±65.7

对照组

105

395.7±91.8

384.2±75.7

379.1±72.5

t值

-

0.031

3.001

4.996

P值

-

>0.05

<0.05

<0.05

3讨论

眼底病属于眼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疾病病程长,治疗具有难度,经常复发,疾病长时间影响会致盲,对病情实施早期控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眼底疾病病因较为复杂,这一情况与眼底新生血管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情况相关。康博西普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化重组可溶性受体蛋白,可以实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效果。药物对眼底病治疗有确切疗效,有效缓解眼底黄斑部位的血管通透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会有所降低,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得到抑制,控制其发展。

综上所述,在眼底病治疗过程中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方式,临床效果优越,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力,促进患者眼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吉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8):58.

[2]余岚,陈长征,苏钰,etal.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