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分析

汪学君

绥化北林区第三医院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组别,形成一个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常规对照组、一个病情为慢性的慢性对照组和一个病情为急性的急性对照组,排除其他对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探究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分析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有效开展后相应不同闭角型青光眼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效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型诊断,能够更好的对疾病开展治疗,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

青光眼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致人类失明的致盲性眼病抑制,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群,更是高发群体[1]。在临床上,根据病因、房角、眼压描记等情况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2]。本文,为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本次研究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开展本组研究,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组别,形成一个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常规对照组、一个病情为慢性的慢性对照组和一个病情为急性的急性对照组。常规对照组54例,平均年龄(63.34±1.51)岁,男性参与患者25例,女性参与患者29例。急性对照组54例,平均年龄(62.48±1.14)岁,男性参与患者26例,女性参与患者28例。慢性对照组54例,平均年龄(62.25±1.78)岁,男性参与患者24例,女性参与患者30例。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三组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均在各自本人已经知晓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且其患者家属个人均持相同研究意见的基础情况下共同参与开展,针对本次三组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基本资料使用情况分别进行比对后,无较大差异并且无任何客观统计学性和事实提示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三组患者进行相同眼部检查,并由同一组人员完成,分别于患者5点、14点、22点各进行一次。

1.3观察指标

排除其他对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探究影响的客观因素,综合比对分析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对患者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进行比对。

1.4统计学分析

这一次开展的实验,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非常专业的SPSS 23.0软件系统。此系统对相应实验数据的分析非常准确。相应的各种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应用t检验和x2检验。当出现P<0.05则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三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

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对比三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

组别

n

晶状体矢高(mm

虹膜宽度(mm

房角开放距离(mm

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mm

前房宽度(mm

常规对照组

54

0.223±0.365

0.515±0.115

0.622±0.027

0.152±0.032

13.165±0.222

急性对照组

54

1.191±0.224

0.595±0.125

0.064±0.015

0.052±0.012

11.411±0.422

慢性对照组

54

0.955±0.433

0.575±0.125

0.052±0.062

0.044±0.022

11.412±0.522

P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青光眼发病过程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若对青光眼没有有效的诊断,或判断病情对应治疗,则非常容易发展到失明的重大症状。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临床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表现为慢性发展过程,仅约30%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多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因此有效判断患者当下处于何种状态,是对应给予治疗的关键。而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

综上,通过实验有效开展后相应不同闭角型青光眼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效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型诊断,能够更好的对疾病开展治疗,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凌佼佼, 栾兰. 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其与手术疗效相关性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07):57-60.

[2] 李兰英.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10):18-19.

[3] 刘青林, 吴伯乐, 叶锌铭,等. 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017(005):787-78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