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缪茂军 张新苗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225800

摘要目的:了解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康复预防治疗要点。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预防及治疗方法,康复组采用康复预防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满意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康复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预防及治疗满意度,康复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预防治疗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色素沉着等,血栓脱落后容易导致肺栓塞,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因素,其发病率呈明显递增趋势,脑卒中是常见疾病之一,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LDVT并发症也明显增多。因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LDVT,降低LDVT发生率,已成为临床预防治疗专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将我院纳入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预防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5~80岁,平均(59.24±2.77)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5~81岁,平均(59.68±2.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预防及治疗方法,目光侧重治疗,预防占据小部分。

康复组患者采取康复预防治疗方法。①分析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需应用脱水剂、利尿药物,而此类药物会减少人体内的液体量,同时患者还需要限制液体入量,从而导致血液浓缩以及黏滞度增高,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另外,部分处在昏迷状态、咽麻痹状态的脑卒中患者进食明显受限,直接导致脑卒中患者血容量不足,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脑卒中患者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但是脑卒中患者躁动情况明显,所以一般静脉输液治疗时,使用的输液装置更容易导致了明显的血管损伤。另外,脑卒中患者在使用高渗液甘露醇等强烈刺激性药物会损伤血管内膜,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率。脑卒中患者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也是导致血栓的危险因素,这类患者血管壁弹性减弱、血管腔变窄、血液黏稠度增加,所以血栓发生率较高。②康复治疗方法:首先,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皮温能够反映血液循环情况,如果患者出现LDVT,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会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变冷、颜色苍白,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下肢皮温,观察下肢皮肤颜色,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加强患者保暖,以空调保温法为主,维持室温在25℃左右。重视健康教育,向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讲解LDVT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提高其认知度,强调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给予患者饮食、生活指导。一旦发生LDVT,给予积极的治疗与预防治疗,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态,告知患者平稳心态的重要性,并讲解成功康复的病例,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及康复信心。②保护血管: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要求预防治疗人员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做好血管保护工作,禁止同一静脉重复穿刺,注射强刺激性药物、高渗溶液时,需要充分稀释,避免下肢静脉输液,患者输液期间需增加巡视次数,避免药液外渗,并视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约束预防治疗,例如躁动者使用约束带。另外,若发现脑卒中患者有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情况,需更换输液部位并进行硫酸镁湿热敷或金黄散外敷。必要时,应尽早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减少由输液引发的并发症,从而保护血管。③康复锻炼:早期康复锻炼:及早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早期进行肢体锻炼,并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以改善血液循环。适当抬高患肢和佩戴弹力袜,促进淋巴液回流。按摩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四肢,充分放松肌肉群,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在积极康复期间,应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制作相关的卡片材料,以便满足脑卒中偏瘫患者主动康复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设施,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开展康复活动,当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时,预防治疗人员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言表达,让脑卒中偏瘫患者感受到预防治疗人员的关心,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康复活动的频率和强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满意度情况,患者出院前为预防及治疗工作评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对比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预防及治疗满意度,康复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组间预防及治疗满意度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2(30.00)

20(50.00)

8(20.00)

32(80.00)

康复组

40

16(40.00)

23(57.50)

1(2.50)

39(97.50)





6.021

P





0.011

3.讨论

脑卒中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经统计69%的脑卒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以偏瘫最为常见,常表现为肌力降低、下肢伸肌痉挛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步行能力,甚至还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对此目前常运用血栓通、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其能够发挥明显抗血栓功效,优化组织供氧、供血,改善机体循环,具有一定作用性,但整体效果不佳。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均为导致LDVT 的主要因素,应当引起注意[3]。因此,应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预防治疗干预。通过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康复和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血管损伤,有效改善受累下肢的深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最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疾病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预防组治疗满意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预防治疗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郑,穆景颂,刘海华,卢节平.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18-1520+1524.

[2]袁春花. 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J]. 人人健康,2020,(12):142.

[3]姜丽杰,王丽斌,孟尔明,于敏. 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评价[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