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

/ 2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

刁蓉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现象,经检查未发现生殖器官或全身病变,而是因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造成。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哪些治疗方法!

什么是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亦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病,是由内分泌紊乱引起,激素分泌紊乱亦可造成此病。症状表现以不按经期出血为主,长期子宫出血,易引起女性贫血,若贫血时间较长,易诱发严重后果,且会降低免疫功能,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休克,该病危害较大,需引起重视。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分为两类,一种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另一种是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其一,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根据年龄,分为两种,一种是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另一种是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1)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发生是发生在第一次来“大姨妈”的少女,由于HPOU轴尚处于发育中,排卵无规律所造成。临床表现为:首次“大姨妈”结束后,月经量较少,经历一段短时间的停经后,出现无规律的经量增多,经期持续时间较长,经血淋漓不止,甚至引起严重贫血症状。

(2)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发生围绝经期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率逐渐提升。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毫无规律可言,出现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现象。甚至有2成以上患者表现出严重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等症状。此类患者接受内膜活检检查时,经内径显示内膜增生过长(程度不同),因此临床通常建议患者采取诊刮。

其二,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主要是育龄期女性,少数患者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临床将其分成三种,一种是排卵型月经失调,一种是黄体功能障碍,另一种是月经中期出血。

(1)排卵型月经失调:也是可以分成两种,排卵型月经稀发:以青春期女性为主,少数是围绝经期女性;排卵型月经频发:因为对性腺激素敏感性较强,所以明显提升卵泡发育速度,明显缩短卵泡期,故月经频发。

(2)黄体功能障碍:黄体不健:表现为黄体期不足10天,黄体过早退化;黄体萎缩不全:黄体萎缩不全又可称之为“黄体功能延长”,意思是说在3-5d内,黄体酮无法彻底退化或退化不完全,亦或是经期仍有分泌量,所以造成子宫内膜无规则的脱卸。

(3)月经中期出血:亦称为排卵期出血,表现有雌激素波动和排卵痛系排卵刺激,所以出现腹痛、1-3天少量出血现象。个别人,经血量较多,并且延伸至月经期,这种现象临床称之为假性月经频发。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加重阴道感染几率,而且还会影响患者夫妻生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有哪些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会给女性带来很多影响,会造成心理负担,还造成记忆力减退、精神受损等。因此,一定要格外关注女性身心健康。

其一,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治疗:适用于出血量少,轻微贫血患者。具体作法为:月经第1天,予避孕药(低剂量),连续用药21天后,停药7天。视28天为1周期,连续3-6个周期。

急性大出血者:予以复方单相口服避孕药物,1片/6-8小时,止血后,逐渐递减用药剂量,直至1片/天,连续用药21天。

三合激素:雌孕激素联合使用的同时,还使用雌激素,以提升止血效果。常见联合用药方式有三合激素,由睾酮(25mg)、苯甲酸雌二醇(1.25mg)、黄体酮(12.5mg)组成,使用方式是肌肉注射,1次/8-12小时,止血后,仍需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最终达到维持治疗量(1次/3天),连用21天后,停止使用药。

其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刮宫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术。

刮宫术:刮宫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好,并且还对疾病具有一定诊断的价值,方便对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加以了解和判断。同时,依据内容病理结果,于手术后第5d1便可开展调经治疗。注意:对于病情较长或围绝经期的育龄期患者应首选刮宫术治疗;对于没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除非药物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过多,否则不建议患者进行刮宫术治疗。

子宫内膜去除术:主要是针对性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特别是有子宫切除禁忌症的患者。

子宫切除术:在所有子宫切除术中,仅有2成是由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开展。另外,对于严重贫血患者,亦可开展子宫切除术。

其三,其他治疗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对临床各项指标进行了解和记录。定期接受随访的,及时反馈近期治疗效果,方便评估疗效,也方便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难以预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维持自身身心健康,保证正常生活和工作,或许能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预防。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也不要怕,一定要积极接受治疗。最后,祝你健康,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