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曲海峰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9例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手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甲组,且乙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换药次数显著少于甲组,而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其明显低于甲组的2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换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治疗效果


创伤在临床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看重,要求临床医疗不仅要治愈骨骼创伤,而且还要注重切口的美观度,加快患者预后的恢复。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运用电子镜像观察患者的切口,以最小的切口路径诊治患者,在手术中运用该技术既能够避免损伤患者的机体,又能缩小患者术后的瘢痕,加快恢复其身体创伤[1]。为此,本文将对微创技术治疗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详细的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一共收治89例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组(n=44)和乙组(n=45),对本次研究内容均有知晓的权利,符合骨科创伤诊断标准。年龄:甲组21-77岁(55.52±7.69),乙组22-78岁(56.41±7.78);性别:甲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乙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创伤类型:甲组12例膝关节创伤、13例髋关节创伤、19例肩关节创伤,乙组11例膝关节创伤、13例髋关节创伤、21例。对比甲乙组的资料,两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入院后,检查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和病情特征。给予甲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如下:选择适合患者创伤部位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然后切开患者患处的皮肤,将其创伤位置暴露出来,清除其淤血和碎骨,再复位处理已发生移位的骨骼,完成复位后运用医学材料固定喊患处,如钢板、螺钉等,最后对创伤部位做好消毒、止血以及切口缝合的工作。给予乙组微创技术治疗如下:让患者平躺于手术床,对其手术体位进行调整,然后选择适合患者患处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随后运用影像学仪器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观察,明确其骨折部位、病灶周围的组织以及病情变化。在C臂机等仪器的引导下,避开患者的重要血管作切口,清洗切口位置的碎骨、淤血等,然后复位骨骼。完成骨骼复位后,清洁和消毒包扎患者的切口,要注意定时对药物进行更换。注意对伤口进行消炎、杀菌和抗感染等治疗[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以临床治疗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判定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甲乙组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明显存在差异(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指标(`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创口愈合时间(d)

换药次数(次)

甲组

44

6.58±1.98

142.29±14.83

15.57±3.82

19.78±4.28

乙组

45

5.13±1.47

52.25±3.19

8.83±1.57

9.53±2.52

t

-

3.82

37.75

10.27

13.58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不良反应对比

甲组在肿胀、切口感染、发热上的发生率为25%(11/44),而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乙组明显低于甲组(P<0.05)。

3.讨论

临床上,治疗骨科创伤患者通常都是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临床一般用手术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骨骼功能,以免其出现错位、畸形等情况[3]。传统手术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无法清晰观察患者的创口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做切口不能充分暴露其创伤部位,而且治疗后的患者需花费较长时间恢复,无法为预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而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尤其是近几年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仅能减少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而且还能缩小患者的创伤面积和术后瘢痕,受到顾客创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高度认可[4]。本文通过微创技术的辅助,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只需做一个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治疗工作,既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又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情况,符合患者对于美观度的需求,进而有利于加快患者手术后切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的手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甲组,且乙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换药次数显著少于甲组,而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其明显低于甲组的25%(P<0.05),说明微创技术对于临床治疗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换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功,马金辉,孙军平.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友,2019,000(008):34-35.

[2]郭凯,王立江,王哲,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健康养生,2019,000(005):179-180.

[3]曾懿.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58):121,123.

[4]邱维胜,徐雷军,吴为俊,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39卷1期,33-35页.

[5]单友伟.试论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19,27(10):0020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