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风险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冬梅 陈学梅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风险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来我院放射科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一2020年4月—2020年9月为对照组,以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为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放射科8名医护人员全部参与其中,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放射科介入治疗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治疗护理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负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各项素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管理在放射科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手术成功率的提升,降低感染率和其他问题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护理人员各项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放射科;介入治疗;应用价值;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来我院放射科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一2020年4月—2020年9月为对照组,以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为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放射科8名医护人员全部参与其中,均为女性,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32±1.27岁,工作时间2—18年,平均工作年限5.43±0.32年。在本次实验中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龄5—48岁,平均年龄31.22±2.37岁,其中儿童血管瘤35例,儿童食道扩张42例,成人的产科球囊介入封堵56例,输卵管介入手术47例,其他20例。

纳入标准:对本次参与实验的所有患者,均为进行过护理风险模式教育,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后续的介入放射治疗。

排除标准:对于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如果无法进行全面的配合,需要及时排除,对于无法完成后续放射治疗的,也要进行排除。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将所有的实验的过程和护理的过程讲述给实验患者,确保患者及时签署实验知情书。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放射科介入治疗护理方法,主要是以基础的护理手段为方法,开展各项日常护理工作。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治疗护理方法,(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以科室护士长为核心,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且选用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组员。对科室进行全面的问题查找,组长与组员之间要进行全面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进行全面的问题整改。(2)成员培训管理,对于每个风险管理小组的人员,都要进行全面的培训,其中包括基础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身素质,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在发现患者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护士长要每周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是包含有基础知识培训和操作规范,另外还需要逐步开展法律法规的教育,实现护理人员的全面综合性培训与管理。(3)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手术前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全面告知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确保在手术开始前准备好充足的之劳器械和设备,保障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手术中,需要护理人员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方式,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发生情况的变化,要及时的上报医生进行快速处理。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进行护患纠纷、感染率、差错率、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对于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素质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治疗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护患纠纷

感染率

差错率

手术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100

13(13.00%)

6(6.00%)

10(10.00%)

76(76.00%)

77(77.00%)

实验组

100

4(4.00%)

2(2.00%)

2(2.00%)

98(98.00%)

97(97.00%)

X2

-

3.544

3.957

3.096

3.074

3.800

P

-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工作积极性评分

操作能力评分

沟通能力评分

考核情况评分

对照组

8

76.32±3.28

77.47±3.87

76.89±2.14

79.38±2.88

实验组

8

94.33±2.11

95.48±2.17

94.36±2.36

92.76±2.85

X2

-

3.690

3.546

3.238

3.339

P

-

<0.05

<0.05

<0.05

<0.05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护理纠纷为13(13.00%),感染率为6(6.00%),差错率为10(10.00%),手术成功率为76(76.00%),护理满意度为77(77.00%)。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为76.32±3.28,操作能力评分为77.47±3.87,沟通能力评分为76.89±2.14,考核情况评分为79.38±2.88。实验组100例患者中,护理纠纷为4(4.00%),感染率为2(2.00%),差错率为2(2.00%),手术成功率为98(98.00%),护理满意度为97(97.00%)。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为94.33±2.11,操作能力评分为95.48±2.17,沟通能力评分为94.36±2.36,考核情况评分为92.76±2.85。实验组患者各项负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各项素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介入治疗是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法,在仪器的辅助下,可以实现患者精准微创治疗,整个治疗的过程不但较为简单,而且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因此目前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中较为广泛。但是由于治疗过程中的疏忽,导致护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和问,对患者的后续康复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的降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风险,笔者在本文中,将风险管理应用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通过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成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从手术前入手,结合手术中和术后针对性护理,保障患者护理风险的全面降低。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放射科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手术成功率的提升,降低感染率和其他问题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护理人员各项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红军.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0).165.

[2]王琳,王翠平,赵欣.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191-192.

[3]薛雪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5).949-950.

[4]罗辉.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3).151-153.

[5]冯丽琴.冠心病介入术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4).3226-3227.

[6]江静.护理风险管理在放射科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5,(28).164-166.

[7]张芳,张红.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8).87-88.

[8]姚金燕.放射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和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