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法律机制完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4
/ 2

基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法律机制完善思考

郑芮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对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但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社会安全会构成威胁,所以要提高重视程度。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要加快法律机制完善。文章先介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相关内容,再分析国内外现状,最后论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法律机制完善,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完善思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摆在面前的难题,目前相关法律机制不够完善,为了改善实际情况,要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模式,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能力。

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概述

(一)概念

关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中有明确规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危害,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公共安全是指大部人生命、健康等安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公共安全威胁的紧急事件。

(二)特点

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基本特征,是突然发生的,没有办法预料。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没有发生的前兆,另外事件发生后留给人们的思考、准备时间比较少,必须要迅速做出反应,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突发性很难让人们做出正确判断,处理难度比较大,会面临这种各样的问题。二是普遍性,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范围大,对社会稳定、人民安全会构成威胁。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处理起来面临不小的挑战[1]。三是复杂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原因较多,具有一果多因的特点,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损失会扩大,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反应,人民群众也要积极配合参与进来。四是扩散性,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人为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范围更广、涉及领域更多。

(三)类型

根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自然灾害,是因为自然、气候等因素引起的灾害,例如地震灾害、森林火灾等,不仅会危害人们生命健康,而且对自然环境会造成巨大破坏。事故灾难,这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例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导致传染病发生,例如新冠病毒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社会安全事件,人为制造的事件,对社会安全会产生不利影响。依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等因素可以分为四级,分别是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二、国内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基本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群体利益矛盾加剧、自然环境污染等,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例如煤矿事故、河南暴雨等,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有效应对灾难,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标志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走向法制化。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范围,对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要对法律进行完善,才能适应发展需求[2]

三、国外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机制

关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这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机制也存在差异,但和我国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依法应对是世界各国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共同之处,所以加快法律机制完善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突发事件影响广、危害大,所以仅靠政府力量是很难应对的,需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这一方面加拿大、美国等做的比较好,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法律机制完善的思考

(一)完善民商法制度

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立法中,行政方面的立法和内容较为完善,构建出一个完整体系,有着很强的政治色彩。就民商法而言,在救济和规定方面存在缺陷,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严重不足,所以我国要积极完善。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上,民商法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人民群众利益提供可靠的保障。法律条文不够细致,执行力不强,突发事件对公民利益造成损害时不能有效完善。民商法制度完善是我国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重点,所以要提高重视程度,保证制度的完整性、规范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对突发事件特点及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保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将具体效果落实下去,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水平,可以很好的处理

[3]

(二)完善组织体系

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没有设立应急管理机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当应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快速调动起各类资源,很难实现有效管理。建立起应急管理体制,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总结经验,明确不足之处并进行完善。健全突发事件的管理组织体系,要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体的应急管理会,保证可以进行决策指挥,发挥出自身职能,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依法办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应急预案和演练的规定不够清晰,部分应急预案缺乏合理性,很难执行下去,会造成应急资源浪费,无法真正处理事件。为了进一步改善实际效果,要建立起应急体系,保证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建立起完善应急法律体系,可以提升应急资源利用率,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理涉及多个环节,所以要进行综合考虑,完善组织体系,保证机制可以高效、稳定的运行。

(三)重视公众参与体制

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大,在处理时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发挥出人民群众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公众参与体制,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公民、企业、政府等都会参与进来。在立法上要有明确规定,保证民间组织、志愿者等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地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对于一些企业,例如电信、供水等领域的企业在应对时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调动起应对所需的资源。建立起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制度,鼓励企业参与巨灾保险,可以减少公共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积极性[4]。公民、企业等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所以要鼓励参与进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战斗力,可以更好的处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公共安全受到人们重视,可以保证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对自然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积极应对。现有法律机制存在缺陷,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保证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加快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罗振向. 基于法治精神推动社会应急治理发展路径思考——评《社会安全法治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3):199-200.

[2] 郑云娟.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26-28.

[3] 陈硕.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J]. 未来英才,2015(23):227-227.

[4] 张业亮. 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及其启示[J]. 美国研究,2020,34(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