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氨氮去除方法分析与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4
/ 3

污水氨氮去除方法分析与比较

李浩然

苏州太湖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综述了氨氮污水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详细介绍了折点加氯法、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法、空气吹脱法、硝化-反硝化法、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法这5种污水氨氮去除方法,分析比较了它们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污水脱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氨氮污水;氨氮去除;分析比较


0 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氨氮污水问题,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及海水赤潮现象的发生。近几十年来,为寻找高效、节能、易操作的氨氮处理方法,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氨氮去除方法,包括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以期为不同条件下的氨氮处理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1 氨氮的来源及危害

污水中的氨氮是氮元素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之一,包括游离态(NH3-N)和离子态(NH4+-N),其来源广泛,且绝大部分来自于人类活动,农业、工业、生活均有涉及。数据表明,农村化肥的流失、养殖业中的含氮排泄物导致农村污染总氮、总磷富营养化负荷约占60%,而化学、石油、金属冶炼等8个重工业的氨氮排放总量占全部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的85.9%[1]

大量氮元素的排放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后果。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溶解氧含量下降,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发臭恶化[2]。人类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极大降低了血液的输氧能力。此外,水源地如果排入氨氮污水,将导致饮用水处理成本的增加。

2 氨氮去除方法

2.1 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化学处理方法,通过向含氨氮的污水中投加过量氯或次氯酸钠,使污水中的氨氮完全氧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达到脱氮的目的。反应方程式为:

NH4++1.5HOCl→0.5N2+1.5H2O+2.5H++1.5Cl-

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每氧化1g氨氮理论上需要7.6g氯(Cl2)。有研究表明,此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最佳PH控制条件为5.5~6.7[3],且氯投加量越大,氨氮去除率越高。折点加氯法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0~100%,脱氮效果稳定,不受温度影响,操作方便,基建费用低,但其运行费用高,且反应后的水中会有残余氯及氯代有机物,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导致了该方法仅使用于应急处理或低浓度的氨氮污水处理。

2.2 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法

沸石是一种硅铝酸盐,是一种弱酸型阳离子交换剂,其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空穴,具有筛分效应,交换吸附选择性、热稳定性及形稳定性较好,用于除氨的主要是斜发沸石,其对于某些阳离子的交换选择次序为:K+、NH4+>Na+>Ba2+>Ca2+>Mg2+。利用斜发沸石对于NH4+的强选择性,可以吸附污水中的氨氮,达到饱和后沸石经再生可重复利用。天然沸石由于分子孔道中存在水分子和其它杂志,工作交换容量较低,如若对其进行碱改性、酸改性或盐改性,其工作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其中盐改性沸石除氨效率可达90%以上[4]

污水的PH对于沸石除氨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控制PH在6~8最佳,过高,则NH4+向NH3转化,过低,则H+的竞争吸附作用增强,都会降低NH4+的吸附。当沸石吸附达到饱和后,可以利用5g/L的石灰乳或饱和石灰水再生,在再生液中添加一定量的NaCl,将会提高再生效率。

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法虽投资较低,不受温度影响,但运行成本高,操作繁琐,且沸石再生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度的氨氮污水,必须进行后续处理,所以该方法仅适用于低浓度、小水量的氨氮污水处理。

2.3 空气吹脱法

空气吹脱法除氨是指,将惰性气体(如空气)与待处理污水同时通入吹脱设备中,让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迫使水中挥发性的NH3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污水脱氮的目的。为使污水中的氨氮主要以NH3的形式存在,必须维持污水处于碱性条件,一般需要PH>10.5。常用的装置为吹脱池和吹脱塔,空气由塔底进入,污水由塔顶进入流入吹脱池,吹脱后的尾气需要进行处理,否则会污染大气。

空气吹脱法的脱氮效率与污水温度、PH值、气水比、填料等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以鲍尔环为填料的吹脱塔中,主要控制条件为:污水PH=11、温度=60℃、气水比=1500:1,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85.06%[5]

空气吹脱法除氨,工艺简单,效果稳定,基建与运行费用较低,适用于高浓度的污水处理,但其比较显著的缺点是,极易受水温影响,水温低,吹脱效率会大大降低,且填料结垢严重,干扰正常运行,吹脱后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氨,需要另外进行处理。

2.4 硝化-反硝化法

硝化-反硝化法脱氮是一种生物处理方法,首先,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然后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氮转化为N2从水中逸出,达到脱氮的目的,整个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

6167d2197e9c4_html_fe75b6c0094a2130.png

6167d2197e9c4_html_3493e9812b1864f1.png

硝化过程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细菌)的活性。硝化细菌是一类化能自养型细菌,个体游离,需要依靠广大的异养型微生物而凝聚存活,且生长繁殖周期长,其对于生存环境十分敏感,影响因素主要有PH值、水温、污泥龄、溶解氧浓度、有机物负荷、有毒有害物质等。一般认为,PH为8.0~8.4,水温为15~35℃,污泥龄20~30d,DO为2~4mg/L,BOD负荷<0.15g BOD5/(g MLSSd),硝化细菌生长良好,硝化过程比较稳定。

反硝化细菌是一种化能异养菌,不像硝化细菌那样娇贵,但需要足够的有机底物(碳源)才能保证反硝化过程顺利进行。影响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水温、PH值、溶解氧浓度、碳源等。当温度在20~40℃,PH值为7.0~8.0,DO<0.5mg/L,BOD5/TN>3时,一般反硝化过程比较稳定,脱氮效率高。

硝化-反硝化法工艺成熟,脱氮效果稳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较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工艺流程长,占地面地大,基建费用高,且易受温度影响和负荷冲击。

2.5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法

厌氧氨氧化法是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下,以HCO3-为碳源,以NH4+-N为电子供体,以NO2—N为电子受体生成N2,达到脱氮的目的[6]。为保证厌氧氨氧化顺利进行,常与短程硝化工艺组合,形成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该工艺只需将氨氮氧化为亚硝氮,无需进一步氧化至硝氮,大大降低了需氧量,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曝气能耗。此外,该工艺以HCO3- 为碳源,无需额外投加有机碳源,可以大幅降低脱氮成本。由于脱氮过程不涉及异养反硝化细菌,该工艺的剩余污泥产量也显著降低[7]

Anammox的启动及稳定运行受反应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包括基质浓度、有机物浓度、PH、溶解氧浓度、温度等。目前,长期稳定运行的Anammox系统大多都是在实验室里,如何在多变的环境下保证Anammox的快速适应且保持较高的脱氮能力,将是该工艺由实验到工业生产转变急需解决的问题[8]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法脱氮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无高浓度亚硝酸盐积累、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氨氮、低C/N的污水处理,但由于其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启动时间长,易产生恶臭等缺点,导致该工艺的发展收到限制。

3 结束语

现阶段,针对污水中氨氮的处理已经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比选,但随着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传统的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产生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工艺终究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类似于厌氧氨氧化这类,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的水处理工艺。


参考文献

[1]何潇, 罗建中, 蔡纵岳. 微污染水源中氨氮的危害与现代处理技术[J]. 工业水处理, 2017, 4: 6-11.

[2]陶美霞, 陈明, 胡兰文等. 生物技术在处理氨氮废水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8, 38(12): 24-28.

[3]李晓, 刘碧武, 郭军. 折点加氯法去除生活污水氨氮的实验研究[J]. 能源环境保护, 2019, 5: 32-35.

[4]思宇, 张建民, 张涛. 改性沸石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4, 3: 329-332.

[5]甘怀斌, 胡兆吉, 高涛等.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气液传质特性[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9, 3: 215-220.

[6]Du Rui, Cao Shenbin, Li Baikun, et al. Synergy of partial-de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 in continuously fedupflow sludge bed reactor for simultaneous nitrate and ammonia removal at room temperatur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74: 386-394.

[7]Xie Guojun, Cai Chen, Hu Shihu, et al. Complete 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anaerobic sludge digestion liquor through integrating anammox and 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in a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J]. 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2017, 51(2): 819-827.

[8]李航, 姚潇涵, 张欣等.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21, 2: 15-19.


作者简介:李浩然(1995—),男,工学学士,主要从事一般生物污泥处置与再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