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城市道路下穿京九铁路立交桥施工方案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新建城市道路下穿京九铁路立交桥施工方案优化

仲俊善

上海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工务段 安徽阜阳 2360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需下穿越铁路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基建时局限性,线间距、电气化设备、缆线多等特点,无疑于给下穿立交桥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压力和风险,需要迁改设备设施多,线上施工周期长,对既有线安全行车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线上作业施工工序的优化,实现了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保障了运输能力和行车安全,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节约了工程成本。

关键词:新建 立交桥 施工工序 优化

1工程简介

一道河路与铁路交叉点处铁路为京九铁路,位于阜阳至颍南区间,该段铁路为电气化铁路,双线,线间距为4.3m,铁路平面线形位于直线段,纵断面为1‰的下坡段,有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为P60轨,设计时速160 km/h。线路位于路堤段,路堤高度约4.5m。与道路交汇处下行线处轨面高程为34.50m。

既有铁路桥涵概况:京九铁路下行线K852+939处有箱涵一座,箱涵净宽3.5m,净高3m,涵长19.5m,涵洞与京九铁路斜交角度45°,箱涵位于一道河路与京九铁路交汇处小里程方向29m。目前箱涵正常使用,供当地居民小型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需拆除。

一道河路与京九铁路相交处新建6孔8m框架桥,相交处铁路下行线里程:K852+968,道路里程:K0+930.281。道路中心线与铁路夹角为88°,本次施工范围为一道河路下穿京九铁路,道路里程K0+873.400至K1+012.800,道路全长139.4m,平面线型按照规划双向八车道条件布设,全段为直线段。

6161494999355_html_39616f61e781efdf.png

图1 立交桥与线路的位置关系图

本工程新建6孔等高等宽框架桥采用C40、P8抗渗钢筋混凝土结构,箱身编号由北(阜阳方向)往南(颍南方向)顺序编号,简称箱身1#至箱身6#,其中箱身1#和箱身6#内布置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箱身2#至箱身5#内布置机动车道。箱身长14.5m,箱身两端各带5m开口箱,即每孔长5m(开口箱)+14.5m(箱身)+5m(开口箱)=24.5 m,开口箱与箱身整体预制,同步顶进。

新建框架桥距离铁路轨底为80cm,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通行净空≥5m,结构总高度均为7.7m,结构总宽度均为9.7m,框架桥结构净高6.2m,净宽8m。

6161494999355_html_985717e3266f4cb0.png

图2 立交桥断面图

2原设计施工方案的缺点

2.1原设计方案

由于京九线线间距为4.3m,根据﹤《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中附表3-3 D型施工便梁主要尺寸和适用条件﹥,故采用D16m便梁采用低位架设位(D16便梁梁底至轨底高差H=575mm)。下穿京九铁路段根据设计勘察现场持力层土质为粉质黏土,一般的线路加固方式满足不了列车行车安全,故采用条形基础+高压旋喷桩+钻孔桩做为便梁防护基础。原设计方案结合电气化立柱迁改的施工步骤:

第一步:顶进箱身1#及燃气管前,在便梁防护条件下,制作条基8、9拆除既有箱涵K852+939,既有箱涵与京九铁路斜交角度45°,与新建框架桥箱身1、箱身2布置部分重合。原设计方案条基8、9与京九铁路斜交角度53°。因支柱309影响拆除既有箱涵及支柱176占用条基1位置,需改移。在施工影响范围外新建支柱L176-1、L309-1,调整接触悬挂至新支柱后,拆除既有支柱176、309,再进行既有箱涵的拆除、C20混凝土路基恢复。

第二步:制作条基1、2之前,架设6组便梁,拆除条基8、9受影响部分,顶进箱身1及燃气管保护涵;制作条基3,顶进箱身2后及时将176、309恢复至箱身2#预留钢立柱。

第三步:顶进箱身3#、4#前,因支柱311、178占用箱身4#、5#位置,需改移。在施工影响范围外新建支L311-1、L178-1、L313-1、L180-1,调整接触悬挂至新支柱后,拆除既有支柱311、178、313、180,依次制作条基4、5、6,顶进箱身3 #、4#、5#后恢复电化立柱X311、X178、X313、X180。

第四步:制作条基7,顶进箱身6#及污水管、电力管保护涵。

6161494999355_html_1b2819d6403c103f.gif

图3 条基与电气化立柱设备平面示意图

2.2原设计方案的缺点

原设计方案工序繁琐、安全风险性较大,便梁架设次数多达50次,既有箱涵拆除后采用C20混凝土进行路基回填,给后期顶进箱身1#前开挖路基拆除混凝土工作带来了不小阻力,且回填路基作为临时性工序再次拆除混凝土浪费材料。

接触网迁改工作量大,次数多,长期慢行封锁施工安全风险高。原设计方案拆除既有箱涵前需要改移一次电气化立柱;顶进箱身4前,需要改移一次电气化立柱;顶进项身5前,需要改移一次电气化立柱。接触网迁移,对铁路运营影响较大,同时需要工务、电务、通信等多单位配合施工,接触网迁改周期长,迁改要3个月以上,且多次垂停施工对铁路运输影响大。

原设计方案条基制作是整个施工进度的关键所在,条基制作制约了整个施工进度,根据条基位置平面示意图同步作业的条基只有条基1、2#,剩余的3、4、5、6、7#条基,根据条基之间的距离只能依次制作,且每个条基的施工流程从便梁架设加固线路-钻孔桩施工-条基开挖拉槽-钢筋、模板加固-砼浇筑及养生,需要25天左右的时间,条基1、2,3、4、5、6、7#共需要150天时间,5个月的时间,严重制约了工程施工进度,且长期的限速封锁施工,对线路养护工作量大,给列车的行车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给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较高。

6161494999355_html_afb57ed892d45b75.png

图4 条基的位置关系图

3 原设计方案优化

对于原设计方案中存在的施工条基数量多、接触网迁改次数多,营业线施工工期较长、线路养护工作量大、时间较长等诸多不利因素和安全风险。因此,通过多次现场踏勘调查,组织多次方案的论证,本着对原方案中繁琐且复杂的工序进行了科学、合理地优化,尽量减少对既有铁路设施迁改,减少对铁路运输和行车安全的影响,积极与设备管理单位沟通协调,通过优化施工关键工序,优化后的方案如下:

施工工序条基制作优化。根据多次现场复核及调查,做出了优化了条基制作步骤:首先条基3的位置不变,以条基3中线两端各预留15cm空间为准分别向两侧均匀布置架设D16m便梁,条基2、4的位置距离中心距为16.4m,条基5移至箱身6向阜端偏移1m,原条基7的位置不变改为条基6。条基1的布置根据箱身2的位置预留2m搭设在箱身2上架设D16m便梁防护布置条基1的位置。优化后的条基与箱身布置图。

6161494999355_html_4de0d8ad9794f4c.gif

既有箱涵拆除工序优化。根据条基2、1的通常布置和放样尺寸线,对既有箱涵做临时加固措施:对既有箱涵内平行于条基2做1m宽*3.5m与既有箱涵同等高度的条形基础,基础采用C20砼浇筑,与既有箱涵顶部20cm空隙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筑密实,与既有箱涵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部分拆除后剩余箱涵的承载力和列车的行车安全。同时制作条基2时拆除既有箱涵影响部分,制作条基1时拆除既有箱涵剩余部分,在顶进箱身2时拆除西侧既有箱涵剩余部分,顶进箱身1时拆除全部。具体详细方案如下:

1、做临时支墩架设D16m便梁制作条基2,当便梁架设完成后,首先拆除影响条基2布置的既有箱涵部分,拆除时考虑做条基立模板、扎钢筋作业空间,分别在既有箱涵两侧预留50cm作业空间,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及剩余部分箱体满足列车运行安全,条基浇筑完成后,分别在剩余部分两侧50cm各采用C20混凝土填筑密实来满足剩余部分的承载力。

2、当箱身2顶进到位后,迁改电气化立柱309、176至箱身2,做临时支墩架设便梁,制作条基1,拆除影响条基1制作箱涵部分。

接触网迁改方案优化。从优化前后接触网迁改方案对比分析,

原设计方案:支柱309、支柱176在拆除既有箱涵前改移一次;顶进箱身4前,支柱L309-1、支柱L176-1、311、178、313、180因占用箱身4位置改移一次;顶进箱身5前,因支柱L311-1、L178-1占用箱身6位置改移一次,共计迁改三次,每改移一次需要32个封锁点,共需要96个,三个月的时间;

优化后方案:在箱身2上预埋地脚螺栓,预制H型钢立柱基础,顶进箱身2后,将支柱L309-1、支柱L176-1迁移至箱身2。同样在箱身4上预埋地脚螺栓,预制H型钢立柱基础,顶进箱身4后,将L311-1、L178-1迁移至箱身4;共计迁改二次,每一次改移需要32个封锁点,二次共需要64个封锁点,节省了30天的时间。

4优化后安全及经济效益

安全效益。施工工序优化后,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优化后的施工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既有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缩短线路慢行2个月,减少了封锁施工次数,减少了对接触网迁改施工次数,同时减少了人员上道作业次数,缩短了线上作业施工周期从而降低了安全风险,确保了铁路行车安全和减少铁路运输影响,同时减少对铁路运能损失。

经济效益。根据优化前投标预算表,从交通涵拆除、优化条基两个主要工序分析,交通涵拆除节省近400万,优化1个条基节省近148.5万,共节省近548.5万,同时线上作业减少2个月的时间,减少了铁路运输能力损失。

5结束语

通过本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施工对铁路既有设备和行车的影响,大大地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从而确保营业线行车安全。同时减少了大量的机械、人力的投入,降低了铁路运输能力的损失,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成本,为单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14】177号,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