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定额计价体系模式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3

市政工程定额计价体系模式改革探索

柳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工程定额的发展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工程定额的应用对控制工程成本、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然而定额发展至今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定额计价导向问题,定额已逐步失去指导市场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探寻新时代下工程定额的发展新思路思路。

关键字:定额计价 改革 动态管理

一、工程定额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1.工程定额的定义

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工程定额反映一定社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建筑产品(工程)生产和生产耗费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反映着建筑产品生产和生产耗费之间的质量关系,反映一定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质量验收标准水平。

工程定额有以下四方面作用:

(1)工程定额是编制工程计划、组织和管理施工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计划和组织管理施工生产中,直接或间接地要以各种定额来作为计算人力、物力和资金需用量的依据。

(2)工程定额是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依据。在有了设计文件规定的工程规模、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之后,即可依据相应定额所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各种费用标准来确定建筑工程造价。

(3)工程定额是建筑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当前,全国建筑企业正在全面推行经济改革,其关键是推行投资包干制和以招标、投标、承包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其中签订投资包工协议、计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签订总包和分包合同协议等,通常都以建筑工程定额为主要依据。

(4)工程定额是总结先进生产方法的手段。定额是在平均先进合理的条件下,它比较科学地反映出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的先进合理程度。因此,可以以定额的标定方法为手段,对同一建筑产品在同一施工操作条件下的不同生产方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得出比较完整的先进生产方法,在施工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普遍提高。

2. 工程定额的适用范围

我国工程定额的发展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建筑工程行业已进入市场化领域,但目前该行业地区差异较大,市场信息相对不透明,工程定额对于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依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时代下,工程定额的适用范围为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在项目前期阶段,根据投资估算指标或概算(预算)定额测算的造价指标,用于确定项目估算(匡算)总价。

(2)在设计阶段,根据概算或预算定额编制初设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用于确定项目概算(预算)总价。

(3)在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定额用于测定工程报价中没有或缺乏近似项目的综合单价,供确定工程变更或签证所引起的价格变动。

3.当前工程定额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定额计价导向问题。对标国际工程造价全过程目标管理体系,我们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明显差距。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采用细致的规定和精准的算量、套价,过分追求计量计价过程的准确而忽略了工程造价的合约策划和目标控制,导致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和管理者只重视造价计算的精确度,而淡化了工程造价目标的可控性和动态性,因而造成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三超现象时有发生,而国际上一般是分析项目功能需求后确定工程投资目标,之后,项目工程造价围绕目标进行动态管控,使工程造价最终在控制目标内。其过程定价是动态的,随市场变化而调整。

(2)定额已失去指导市场的作用。政府将定额编修发布工作包揽起来,承担了应由市场发挥作用的职责,且现有经费保障、能力手段均已无法按计划经济时期定额测定要求及时准确获取真实数据,导致定额与项目合约方式、施工组织方案、实际工期等现场与市场实际脱离。当前,按造价信息和定额编制的概算、预算、招标控制价已远高于市场价。

二、新时代下工程定额发展思路

1.新形势下工程定额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取消工程定额的声音,取消定额后,采用建立市场价格造价数据库的方式来替代原有定额的作用。但是,造价数据库其精度通常较浅,调整难度较大,若要建立起精度等同于现有预算定额的造价数据库,其所需的数据量过大,同时其又会变为新一套定额的潜在风险。因此,探寻造价数据库与工程定额并存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措施。

工程定额依旧有着对于项目前期投资的控制作用,其作为技术规范具有权威且易于调整的特点。但当前定额由于消耗量与市场实际差异过大,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调整其测定方式,来使其融入市场化的造价体系中。

2.智慧工地技术下工程定额的测算方式

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目前定额测算以人力为主的良好契机,尤其对于人工和机械台班消耗量测算的低效可以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智慧工地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干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一整套的智慧工地现场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当涵盖人脸识别、设备监控、场地勘测、智能控制、行为预警等多个层面,新时代定额编制的核心就是基于智慧工地中的设备模块及计算机算法对于人工和机械消耗量进行测算。

目前智慧工地技术尚处于推广阶段,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均还达不到定额测算所需的大范围应用后获取大规模数据的条件,但用于测算定额消耗量所需的核心技术其实已成熟应用或即将实现,因此推荐将智慧工地技术下的定额测算应用分两步来执行。

(1)分部工程定额消耗量纠偏阶段

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划分给独立的人员、独立的机械。通过在机械启动装置或发动机(电动机)上加装传感器即可收集实际机械台班使用情况。而通过提前确认该分部工程所需人员,并在该分部工程施工现场及材料搬运路线上设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分析后,即可明确地测算当其完工时所需的人工消耗量,该工作也可通过智能安全帽系统实现。

定额中工人工作时间还包括休息时间及损失时间(扣除多余和偶然时间),机械工作时间还包括工人休息时间和损失时间(扣除多余工作时间),这些内容需通过人工测算后,整合成该分部工程的实际人工及机械台班消耗量。

该消耗量可直接与通过套用现行定额所计算得出的人工及机械台班消耗量进行对比,在取得较多样本的基础上可了解现行定额消耗量水平在分部工程这一层面与市场实际情况的偏差度。

(2)综合工作过程测算阶段

综合工作过程是指同时进行的,在组织上有直接联系的,为完成一个最终产品结合起来的各个施工过程的总和,如砌砖墙这一综合工作过程,由调制砂浆、运砂浆、运砖、砌墙等工作过程构成。对于智慧工地技术下综合工作过程的测算,实质是让计算机识别工人和机械在做什么,目前人体动作捕捉以及机械设备的跟踪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虽然暂未见其在施工动作识别上的精确应用,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其实现难度并不大,当技术达到一定精度后,计算机可直接反馈完成一项综合工作过程需要多少工日,需要多少某种机械台班,为定额消耗量的测算提供足够便捷和可信服的数据来源。

目前,北京、重庆等地已相继发布了地方智慧工地技术规程(标准)(含征求意见稿),从已发布的文件看,其中的相关要求对于今后的定额消耗量测算有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如北京市智慧工地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中就规定施工作业人员管理信息应包含实名制信息记录、考勤记录等;用于人员管理的非门禁类硬件设备应包含但不限于:智能安全帽、穿戴设备、定位设备等;施工机械管理系统应包括设备监控定位、设备实时运行记录、设备人员作业记录等管理模块;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应在设备运行全过程实时或准实时进行采集。

智慧工地技术初期投入较高,然而其应用本身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人员稳定,减少安全隐患,加快材料周转等,对于项目经济性实则是有帮助的。在智慧工地技术推广之初,可考虑在现行安全文明施工费之外增加智慧工地应用的增加费,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全面或部分采用智慧工地技术。

  1. 现有工程定额动态管理方法

随着建筑生产事业的不断发展,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各种材料的单位消耗量,必然会有所降低,而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会有所提高。无论从行业规模还是生产效率,建筑行业在近三十年间均经历了大幅增长,更遑论期间出现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而现有工程定额体系难以对此实时反馈。

目前,工程定额管理方法依旧是相对静态的,主管部门会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材料信息价格及工程取费文件,但是对于工程定额消耗量本身却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定额往往在发布之时能够反映社会平均生产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其消耗量水平逐渐落后于社会平均生产水平,难以起到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的指导作用,因此工程定额动态管理是推进工程定额水平与当前建筑业快速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包括跟踪、纠偏、反馈三部分内容,其设立的基础是市场中标价格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当前,市场中标价格数据库平台的缺失使得无论政府机构还是建筑业市场各方参与者都只能将目光局限在市场的局部角落,难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掌握市场整体价格的真实水平,从而无法对单个定额消耗水平进行查验。在市场中标价格数据库平台建立的基础上,我们可将工程定额动态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1)跟踪阶段:根据将市场中标价格数据库平台中的单个综合单价与执行当前定额并采用中标人材机价格所获取的综合单价进行对比,可以实现对单个(组)定额子目进行消耗量水平的跟踪,若其消耗量水平在近阶段已常态化大幅偏差于市场平均情况下,则可认为该定额水平已处于需要纠偏的地步。

(2)纠偏阶段:对于需要纠偏的定额子目,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i)结合当地目前实际施工的建设项目,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消耗量的测算及调整工作。若当地无相关施工项目,则可在外省市寻找采用智慧工地技术的建设项目加以测算。

(ii)对于近期全国或外省市发布了相关定额子目,可经测算或了解其测算方式后,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调整并利用。

而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新技术、新应用,可直接进入此阶段,将新技术、新应用即时纳入当前的定额体系。

(3)反馈阶段:由于工程计价早已数字化,软件更新的频率也较高,因此定额主管部门可按半年或年为单位发布经纠偏后的定额子目,通过软件及时更新后反馈至用户使用。

以上三个阶段结束后,随着市场中标价格数据库平台中数据的不断新增,其又循环至第一阶段,不断往复后,可实现对于工程定额的动态主动管理,避免当前仅在市场整体价格水平与定额价格水平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将现行长期使用的工程定额整体废除并发布新定额的静态被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