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分析及有效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农村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分析及有效策略探究

夏秋秋

乐至县良安镇八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1511

摘要: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单声部轮唱,到中年级的简单二声部合唱,再到高年级的多声部合唱,教材逐步进行合唱教育渗透。班级合唱训练对于提高个人音乐素养、确立形象而正确的合唱音效标准、提升个人的演唱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唱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向学生展现了音乐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打开了一扇窗。合唱教育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增强个人素质和集体责任感。因此在学校大力开展班级合唱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合唱教学;策略

一、农村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层面

小学生学习音乐处于初级阶段,其音乐知识欠缺,音准、节奏等存在不足,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学生音乐素养整体参差不齐。再加上个别学生对于合唱认识不足,单纯认为合唱就是一起唱歌,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和同伴配合意识不足,对于分声部认识等有限。因此常常导致合唱教学效果不好,合唱活动的组织也存在很多困难。

2.教师层面

合唱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还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授课组织能力。然而个别教师认为合唱教学具有难度,因此在课堂上会有意识的避免合唱活动的组织。同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个别音乐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重视程度不足,不会过于要求学生合唱的专业性,再加上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足,更多时候以程序式步骤开展,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缺少对声部的划分,影响到合唱教学效果。

3.学校层面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个别农村学校依然侧重学生语数外分数的高低,使得音乐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合唱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身心得到个性化发展。但是农村小学合唱教学存在明显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严重限制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4.社会层面

受到地域的限制,农村教育水平和城市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在音乐合唱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各个小学几乎都有自己的合唱团,且能够实现多声部合唱及无伴奏混声合唱的艺术要求。然而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较低,教育硬件设施滞后,组织一定规模的合唱团具有较大难度。

二、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从作品赏析入手,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聆听,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挖掘更多音乐素材,在赏析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发展学生合唱的乐感。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白船》等合唱视频,让学生大胆发言,说一说对合唱作品的看法。个别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一一为学生讲解,这样能够实现更好的合唱效果,让音乐演唱形式更加丰富饱满。

2.从作品内容入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1)以科学发声技巧为指引,提升歌唱能力。

合唱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科学的发声技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进行单音训练,而后进行音程训练,最后和声训练。对于发声练习曲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实际声音条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通过反复的练习,变化速度和跨度练习,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提升歌唱能力。

(2)以柯达伊声势教学法为辅助,提升音准能力。

音准是歌唱教学中核心,以柯达伊手势和简单的身体动作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解决音准识谱问题。教师应用柯达伊声势教学法,在练习音阶、和声时以口唱和手势结合,不断强化学生对音准的掌握能力,进而在欢快的氛围中提升音准能力。

(3)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辅助,提升节奏能力。

奥尔夫理念主要是倡导将节奏、动作、语言等有机整合,在音乐教学中凸显人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即时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音乐中。在合唱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唱”“听”,教师还要全面发动学生,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改变构唱方式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音乐,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不断提升自己的节奏能力。

(4)以课堂小乐器为辅助,提升合唱的声部能力。

乐器操作对于学生学习有积极辅助作用,小乐器的应用能够显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合唱教学的枯燥性。同时,小乐器对于声音也有良好的引导性和区分度,能够进一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强化学生对声音节奏的把控能力。例如在教学《小红帽》歌曲时,为学生提供铃鼓等乐器,鼓励学生保持同步的演唱和乐器演奏,这样能够保障学生个人演奏音量、节奏均能和同伴一致,不会和其他同伴产生较大差异,保障了合唱效果。

(5)以作品内容为导向,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没有感情的歌唱,如同死水没有活力。教师以作品内容为导向,采用创情境、讲故事、做表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深入音乐,持续提升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故乡的小路》时,歌曲中通过小路和路边的小花表达出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怀。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想象一下自己走过的小路,回想在小路上留下的欢乐记忆,由此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内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丰富合唱表演形式,丰富合唱作品内涵

合唱按其音色组成可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其中同声合唱包括: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表演形式,进一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音乐作品内涵。例如教师可以加入简单的动作对合唱表演起到点缀性的作用,动作不用太难,如身体的轻微晃动、点头、拍手等,活跃渲染演唱气氛。又如加入朗诵部分,一般在前奏和间奏时出现,不仅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静寂,还改变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上唱歌课时,在练声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听辨自己的音色,教会学生分辨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学会最基本的欣赏辨别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基本特征,学会分辨音色的美感,听每一个声部声音的和谐度,清晰度,平衡感。

4.搭建多样展演平台,引导学生敢于表现

学校要对合唱教学引起重视,并积极在班级内、年级中、校内搭建多样化的表演平台。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增加学生合唱经验,进而在日后的成长中,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表演中,为音乐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5.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合唱教学发展

教师是合唱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进一步提升合唱教学成效,教师就必须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组织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培训,通过大量优质课程的观摩和自学,提高自身综合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新的方法,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为学生塑造良好的示范。

三、结语

合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要采取上述多种策略,通过科学的训练丰富教学手段,由此提升班级合唱水平,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顾小艳.小学音乐班级合唱的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0(27):84.

[2]诸葛冰洁.小学音乐教学中班级合唱教学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20(0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