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及其优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及其优化措施

宋伟

自贡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摘要: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河道治理,它不仅有着防洪的作用,还能稳定河道的生态环境,推动我国水上交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水利工程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了推动城市更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就要加强对河道的治理。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优化措施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完善污水配套设施,从而整治河道污染问题,并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地解决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

1.1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在我国河道治理过程中,很多地区只注重河流管理设计和改造,缺乏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如城市居民将生活垃圾扔到河流中,极易出现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其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违背了河道管理的理念,因而相关人员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必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2河道植被过少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涉及的项目比较多,有很多项目需要多个企业联手共同完成。然而有的企业在完成水利工程相关项目时,为了节省经济付出成本,在河道绿化经常选种一些价格低廉的植被,这些植被的存活率比较低,有的植被不能起到过滤杂质、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对河道的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植被长时间没有人进行管理,出现大面积枯竭的现象,从而不能很好地减缓水流速度,对河道周围的居民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1.3河道治理工作分工不够明确

我国河道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并由不同部门负责相应部分的事务,但管理制度中并未落实相关的分工情况和相应的责任。加上每个部门对各自任务的理解不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有的工作被重复完成,有的事务却无人问津,被搁置一旁。另外,河道治理并不是所有部门的主职工作,有的工作人员对分配的工作持轻视、推脱、散漫的态度,导致工作不够认真,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不到保障。

1.4防洪能力不足

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大部分河道因为长时间没有人打理,导致河底的淤泥比较多,造成河道拥堵,再加上河道两边的护岸设施不够完善,一旦出现强降雨或者发大水,就容易出现泄洪的情况,从而对当地的交通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优化措施

2.1强化社会宣传工作,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强化社会宣传保护工作,使人民群众树立环境保护、河流保护意识,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方式宣传河道保护的目的,通过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宣传,提高人们的河道保护意识,还可以组织与河道保护相关的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栏、宣传车等方式,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

2.2加强河道岸堤的植被种植

因为我国区域不同,温度也不同,所以每个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负责河道岸堤的企业在动工之前,应组织经验丰富的河道治理人员和种植工作者一起讨论河道岸坡的种植植被,将一些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植被挑选出来,这样可以防止有的植被不适应当地的气候,造成大面积枯竭的现象。再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植被管理制度,安排相应的植被种植人员对其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在植被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对其进行维护,提升植被的存活率。为了防止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懒散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对植被进行照料,企业可以不定期派遣相关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将调查结果及时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管理植被的质量。另外,管理人员在决定植被的时候,尽量挑选多样的绿色植被,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梯次交叉的方法进行栽种,这样可以在一种植被出现问题时,管理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重新栽种和培养。

2.3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河道的污染情况为依据,组建相应规模的河道治理小组,并由相关区域的河道治理负责人担任小组长,便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部门之间的配合默契。同时,健全并落实相关的责任机制,使得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和责任,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水利部门还要仔细分析实际的污染严重程度,结合河道结构,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把工作分配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再通过定期的会议和交流平台,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实现对污染现象的有效控制。若遇到不配合的情况,还可以借助河道管理执法部门的力量,通过法律手段,对人为破坏环境的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严格的追责,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2.4河流疏浚工作

河流疏浚技术,能够确保河体拥有更好的抗洪效果。通过对不同流域的河道进行水体分析,利用河道疏浚技术,按照区域河体的流速,采取特定的河流疏浚方法,快速解决河道的抗洪能力及泄洪问题。当水利工程结束以后,需要立即开展河道疏浚清淤工作。比如:按照工作要求,需要将河体底层1~2米的淤泥进行清理,确保河道拥有更好的通航能力。利用两艘大型挖泥船完成河道的淤泥清理工作。在开展疏浚河道淤泥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河体底层的大体积混凝土块、残桩等杂物提前进行清理,以免对后续的施工作业造成影响。清理的过程中,要采取分层、分片清理的方式,确保达到高效清理的目的。清理时还要注意,可以采取挖槽断面边坡的手段,让清理的效率提高。边坡挖掘高度通常在1~2米,在对特定位置完成挖掘以后,需要测量挖掘位置的水深,然后利用抓斗挖泥船进行定位挖掘。在挖掘前要将船体的前部固定,避免船体在挖掘过程中随水流漂移。

2.5对非城区围湖造田的管控

对于违规建筑,必须严厉整治,保证河道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尤其是围湖造田现象,必须让责任人在最短时间内拆除自建设施,退出河道区域,并根据有关管理条例,进行相应的教育,情况严重者,还要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若是责任人拒不配合,可采取强制措施。若是面对部分农村地区特殊的耕地条件,可以由相关专家对周边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在维持河道区域生态平衡的情前提,通过科学改造将周边的湿地为转变成耕地,来弥补居民的经济损失。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化覆盖,美化河道周围的环境,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在保留河道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周边居民创造经济效益,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方便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结语:

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要想有效改善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就要重视淤泥排泄、岸堤植被保护及废水排放等相关工作,通过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提升河道治理的工作质量,为维护当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诗蕊.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28):112-113.

[2]陈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5):247-248.

[3]张世安,吴嫡捷,2019.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13):193.

[4]张玲,2018.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建设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