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血对血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4

脂肪 血对血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

季润艳

通州区二甲中心卫生院 江苏南通 226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其血常规与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脂患者共计3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纳入参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血常规生化检验,分析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生化检验指标情况。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4.45±0.87)、红细胞比积(24.57±2.13)、平均红细胞体积(97.56±2.62)和参照组的红细胞计数(4.41±0.84)、红细胞比积(24.01±2.02)、平均红细胞体积(97.13±2.53)相差无几,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白细胞技术(11.41±1.56)、血小板计数(265.21±6.57)、血红蛋白浓度(186.19±4.86)有明显差于参照组的白细胞技术(7.83±1.39)、血小板计数(185.33±4.86)、血红蛋白浓度(122.31±4.51),(P<0.05)。实验组的尿素氮和参照组相差无几,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95.87±6.97)、总胆红素(53.07±4.02)、葡萄糖(9.24±1.67)和参照组相比要差于参照组的丙氨酸转氨酶(20.42±2.86)、总胆红素(14.46±2.63)、葡萄糖(5.29±1.21),(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高血脂患者期间,由于患者自身的乳糜血会对检验指标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检验高血脂患者时,如若有乳糜血症状,需事先做好相应的处理,才能保障血常规生化检验的有效性,以便为治疗干预提供可靠数据。

【关键词】高血脂;乳糜血;血常规生化检验;指标影响

高血脂作为临床多发性病症,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时常会伴随心血管病症,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旦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升高,容易诱发动脉粥硬化、胰腺炎等并发症[1],所以,高血脂患者应该对自身血脂水平提高警惕。一旦体内血液中脂肪含量增加,血液颜色会从过去鲜红色转变成浑浊状呈乳白色,加之高血脂患者容易出现乳糜血,由于高血脂患者在自身因素的作用下[2],容易造成淋巴管堵塞,引发代谢异常,而位于小肠位置的脂肪,也容易形成乳化,对自身血液循环系统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验证分析血常规检验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其造成的影响情况,现对33例高血脂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展开如下汇报。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脂患者共计3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纳入参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44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31±3.23)岁,体重指数均在20kg/m2-30kg/m2之间,平均体重指数(25.68±1.79)kg/m2;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均在4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66±3.32)岁,体重指数均在21kg/m2-28kg/m2之间,平均体重指数(24.36±1.53)kg/m2,两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经统计学检验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分组形式可比性显著。纳入指标:(1)实验组患者血样抽取之后,血浆均表现为乳白色、浑浊状;(2)参照组受检者血样均为正常状态,不存在乳糜血情况;(3)全部受检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4)全部受检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异常的受检者;(2)排除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受检者;(3)排除现阶段服用影响血常规治疗药物的受检者;(4)排除存在传染性疾病的受检者;(5)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的受检者;(6)排除存在患有免疫性疾病的受检者。

1.2检验方法

参照组与实验组受检者在空腹情况下,均于上午8点至9点接受肘静脉血样采集,采集后对血样标准实施离心处理,离心保持每分钟3000r,离心后将其置于常温环境之中,去血浆混合液,加入适当的生理盐水稀释[3],血浆置换之后,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设备展开血常规检验,设备应用前进行校准,试剂盒标准品均有厂商配套提供,交由两名检验工作者根据仪器设备和试剂盒说明书具体流程完成检验,并反复核对检验结果,保证检验报告准确无误。

1.3观察标准

对比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血常规检验指标,具体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等指标情况;另外,观察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如总胆红素、尿素氮、葡萄糖、丙氨酸转氨酶等指标。

如若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10fl,血红蛋白浓度平均水平超过400g/L,血红蛋白水平超过150g/L,血小板技术水平大于200×109/L

[4],白细胞计数水平超过10×109/L,上述情况符合任意一项,可表示血红生化检验结果呈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受检者临床资料均运用版本为SPSS19.0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血常规检验指标和生化检验指标均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展开t检验,如若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P<0.05。

  1. 结果

2.1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情况

观察表一可知,在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对比时,参照组和实验组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对比方面,参照组和实验组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

表一: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红细胞计数(1012/L)

红细胞比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fl)

白细胞技术(109/L)

血小板计数(109/L)

血红蛋白浓度(g/L)

实验组

33

4.45±0.87

24.57±2.13

97.56±2.62

11.41±1.56

265.21±6.57

186.19±4.86

参照组

33

4.41±0.84

24.01±2.02

97.13±2.53

7.83±1.39

185.33±4.86

122.31±4.51

t值


0.1900

1.0958

0.6782

9.8426

56.1509

55.3470

P值


0.8499

0.2772

0.5001

0.0000

0.0000

0.0000

2.2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情况

观察表二可知,在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葡萄糖指标对比方面,实验组和实验组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在尿素氮水平对比方面,参照组和实验组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尿素氮(mmol/L)

丙氨酸转氨酶(U/L)

总胆红素(615528e711855_html_90239d3184fb0882.gif

葡萄糖(mmol/L)

实验组

33

4.81±1.17

95.87±6.97

53.07±4.02

9.24±1.67

参照组

33

4.64±1.14

20.42±2.86

14.46±2.63

5.29±1.21

t值


0.5978

57.5298

46.1704

9.2479

P值


0.5521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在居民生活品质日益提升的今天,社会大众生活节奏日渐加快,饮食习惯改善巨大,也使得临床高血脂发生概率居高不下,而中老年人作为高血脂症的主要患病群体,由于自身血脂水平较高,容易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概率[5],严重危害自身的生命健康。临床对于高血脂症主要划分为继发性高血脂与原发性高血脂,其中,继发性高血脂是发生于高血压、肥胖等病症当中,然而原发性高血脂的发病机制可能和多基因缺陷、单基因缺陷存在一定关系

[6],导致自身脂蛋白运作出现异常,主要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当机体摄取许多脂肪后,容易形成乳糜颗粒,而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就是乳糜颗粒的重要三大成分,此种成分都会对血常规检验产生不利影响。当高血脂患者的淋巴管出现堵塞或者脂代谢功能异常情况时,体内小肠位置会吸收消化食物中残存的脂肪,并将其转变成乳糜颗粒,在乳糜颗粒进入体内血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当中,会形成特别的病理学症状与生理性现象,即乳糜血。根据有关临床研究发现[7],当人体血液中乳糜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对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水平产生影响,而在实际检测期间,许多红细胞容易被误认成白细胞,以至于表现较高的白细胞状况。患者一旦患有高血脂疾病,因高血脂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引起患者察觉,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在健康体检时发现此种病症,但是患病之后,人体内血脂水平达到比较高的情况。如若高血脂患者血液当中脂肪处于高水平状态,会使血液颜色变成浑浊样或者乳白状,小肠当吸收部分脂肪后,会转变成乳糜微粒,进入至机体血液系统,在通常状况下,血清颜色呈淡黄色[8],然而当大量乳糜微粒进入人体血液系统之中,颜色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呈乳白色,状态也从液体转变黏稠状。除此之外,高血脂患者出现乳糜血症状,会影响血流变学指标,在不同切变率的影响下,血粘度低于常规值,此种现象和红细胞挤压水平出现变化有一定内在关系。

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4.45±0.87)、红细胞比积(24.57±2.13)、平均红细胞体积(97.56±2.62)和参照组的红细胞计数(4.41±0.84)、红细胞比积(24.01±2.02)、平均红细胞体积(97.13±2.53)相差无几,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白细胞技术(11.41±1.56)、血小板计数(265.21±6.57)、血红蛋白浓度(186.19±4.86)有明显差于参照组的白细胞技术(7.83±1.39)、血小板计数(185.33±4.86)、血红蛋白浓度(122.31±4.51),(P<0.05)。实验组的尿素氮和参照组相差无几,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95.87±6.97)、总胆红素(53.07±4.02)、葡萄糖(9.24±1.67)和参照组相比要差于参照组的丙氨酸转氨酶(20.42±2.86)、总胆红素(14.46±2.63)、葡萄糖(5.29±1.21),(P<0.05)。另外,在分析生化检验结果时,在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葡萄糖指标对比方面,实验组和实验组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在尿素氮水平对比方面,参照组和实验组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根本原因是乳糜血不会对尿胆素造成一定影响,然而血液中有许多葡萄糖,证明血液中存有许多乳糜颗粒,然而总胆红素水平处于升高状态,主要是由于血脂影响,导致总胆红素和血清相互混合后,难以发挥对抗乳糜的作用效果,然而乳糜血中含有许多有色物质,所以在生化检验期间,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处于升高状态,抑或试剂盒乳糜颗粒间产生相应的反应情况。该临床研究结果和张晨辉等在文献研究指出的结果相一致[9],得出高血脂患者乳糜血会对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带来不利影响,需医务工作者提高警惕。

为了在血常规生化检验中,避免乳糜血对其检验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把高血脂患者的乳糜血、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实施有效分离,并确保检验器械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者的职业操作水平,从而降低或避免乳糜血对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临床检验的有效性,为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生化检验过程中,高血脂患者因乳糜血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而血小板、白细胞会对检测结果带来的影响比较大。基于此,医务工作者在血常规生化检验高血脂患者时,需对患者乳糜血症状展开合理检测,并对其实施有效处理,才能确保血常规生化检验的有效性,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有效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忠原.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于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016(013):21-22.

[2]朱珍.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分析[J].名医,2019,003(012):128-128.

[3]朱瑾,黄建成,左娟.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8):144-147.

[4]陈玉红.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009(001):137-138.

[5]帕尔哈提·克力木,衣明·塞帕尔.探讨高脂血症对血液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019(056):169,171.

[6]张晨辉.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009(003):89-89.

[7]卢一思.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028(029):305-306.

[8]张忠原.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于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016(013):21-22.

[9]张晨辉.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009(003):P.89-89.

作者简介:季润艳(1983.11);女;通州区二甲中心卫生院;毕业于南通大学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