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6
/ 2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张秀英

荣县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 643100

相信每个人在面对手术这种既是治疗又是创伤的手段时,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这些情绪会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影响手术的治疗进程以及后期恢复效果。手术室的护士在患者围手术期期间,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这些心理变化,要提前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使他们能够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的接收手术治疗,并度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治疗的配合度,加快疾病的康复。

、手术患者常见的几种心理反应

(一)恐惧和焦虑

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患者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出现这两种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手术过程没有准确的认知、对麻醉效果、疼痛的程度、医生护士的专业技术信任程度。患者还会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的严重性和恢复程度等等。恐惧和焦虑这两种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会造成的影响巨大,例如大出血、伤口愈合延迟、伤口疼痛等等。

(二)抑郁

患者进入陌生环境后,本能的会产生恐惧等心理,安全感明显不足。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会格外担心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程度等问题,长期心情压抑、悲观情绪必然会让患者产生抵触心理,不配合治疗等各种心理问题。

二、手术室护士应如何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

手术室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情,如果手术室的环境温馨、舒适,温湿度适宜,那么患者的心情和情绪很快就能平静,并能保持愉快和稳定。手术室护士在开展手术之前要合理布置手术室的周围环境,保持手术室的干净,特别是床单要整洁,物品放置有序。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表现出真诚关爱的态度,平缓患者的心情。除了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家属随患者入手术门口时,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慰,请他们在等候区等待,可以看电视、读书报等分散注意力缓解家属等待的焦虑。如果手术病人是小孩,应该由家属陪同守护,直到麻醉后才离开,这样可以减轻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

(一)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1.了解患者情况

手术开始之前手术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阅读患者的相关病历。交代患者需要准备的资料,比如CT片,术中用药等,掌握手术步骤,准备好相关的手术物品,确保手术顺利。

2.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和交流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一天要进入病房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评估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在手术过程中为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在与患者沟通时,首先要注意表达的语气和态度,有耐心、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详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如果患者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表现出了对手术的安全担心,手术室护士一定要用患者理解的语言和成功案例让患者相信手术。告知患者手术前一晚要休息好,如果有特别紧张入睡困难的患者,建议使用促进睡眠的物理方法或药物,促进患者入睡。如果患者当心手术中会疼痛,那要告知患者手术是在无痛状态下进行的,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降低紧张心理。

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手术室护士还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中的医疗设备、手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等等。护士要让患者明白此次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重视程度,保持积极良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3.进入手术室之前的沟通和交流

在即将到达手术室之前,病人肯定会产生对环境以及手术的恐惧,而且此时的病人会有强烈的孤独感。那么我们要评估患者的家属是否需要到齐,叫家属随同到手术门口,在这个过程中家属要对患者说些安慰的话,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要坚强,不要害怕,讲解他的手术都有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共同陪伴,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拉近患者的关系,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二)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1.麻醉

在患者等待麻醉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向患者讲解如何配合麻醉,告知麻醉过程中的感受,比如椎管内麻醉,告知如何配合保持体位,才能使麻醉师更容易轻松的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的痛苦,穿刺的疼痛程度就跟静脉输液是一样的;如果是全身麻醉,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麻醉,失去知觉,等醒过来时手术就完成了,整个手术过程犹如睡了一觉。在所有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特别是清醒的患者,尤其是有部分老年女性。

2.术中鼓励

手术过程中,手术室一定要保持安静,医护人员不得高声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特别是对清醒患者实施手术时,如果手术允许的话,在不影响医生情绪和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和患者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也可以播放一些轻音乐,舒缓紧张的手术气氛,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

(三)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要将手术区的血迹擦拭干净,将伤口包扎完好,有血液引流管的要将管路固定好,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管子的作用,嘱咐患者不要害怕,1到2天后都会将其拔出。为患者整理好衣服裤子,保护病人隐私,护送患者回病房,在护送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暖和防止坠床等伤害的发生。

1.疼痛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切口便会出现疼痛,不同患者对疼痛承受能力不同,疼痛程度也会有所区别。如果患者将精力过多的集中在疼痛上,会加重身体的生理压力。对于部分意志薄弱的患者而言,疼痛不仅仅会造成心情烦躁,还会增加身体的痛苦和劳累。患者所居住的环境也会对患者的疼痛造成影响,如果患者居住的环境颜色过于鲜艳光亮过强,很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疼痛,所以病房内光线不要太亮,可以开地灯等柔和的灯光。减轻疼痛的方法还有听音乐、看书报、看电视、玩手机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今大部分患者会选择镇痛泵自控镇痛,对于这类患者,要教会他们对疼痛的评估和自控镇痛的方法,如何保护镇痛装置能有效止痛。医护人员要时刻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只有患者舒适了,才能加快患者康复。

2.帮助患者克服抑郁反应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也就是抑郁。如果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很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医护人员要准确分析患者手术结束后的各种变化,主动去和患者沟通与交流,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保护患者的自尊心,让患者知道即使经过手术之后也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在患者围手术期展开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的,通过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能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恐惧和害怕的心理。通过心理护理,患者会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运用良好沟通技巧,提高心理护理有效性,让患者有信心,有能力面对疾病带来困扰,并战胜疾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