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内地西藏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咨询案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一例内地西藏班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咨询案例报告

姜雪

(铜陵市第五中学,铜陵, 244000 )

【摘要】本文是一例通过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咨询方案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一名内地西藏班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案例报告,经由四次咨询,来访者的情绪得到改善,人际关系敏感问题明显缓和,自信心得到提升。

【关键词】人际关系敏感;合理情绪疗法;放松技术


  1. 资料整理

一般资料

小A(化名),藏族,女,18岁。我校文科散插班高三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及精神疾病史。来访者自幼性格敏感细腻,近段时间以来自觉班上的同学和老师好像都对自己有意见,但不清楚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因此导致精神压力大。时常感到焦虑、烦躁,导致日常生活和学业都受到了不良影响。犹豫再三之后,自行前来咨询。


精神状态

感觉、知觉未见异常,逻辑清晰,语言流畅。通过交谈发现来访者对于自己目前的情况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希望得到帮助,自知力完整。但整体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低落,有明显的焦虑现象。


身体状态

入睡困难、睡着后也容易惊醒,食欲不振,身体上感到疲劳。


社会功能

日常和同学的交流并不多,但能和同学进行一般性交往,在校没有特别亲近的好友,与同宿舍的室友相处不是很和谐,常常因为小事产生龃龉。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学习自信心不足,但能够维持正常的作息与学习活动。


  1. 来访者主诉与个人陈诉

主诉

近一段时间以来,感觉班上的老师和同学好像都用蔑视的眼光看自己,表现也像是很讨厌自己,因此导致自己常常因为这些事情上课分心,也越来越不愿意和同学交往了。


个人陈述

我成绩不好,每次上课当老师提问到我的时候,我答不出来的话就感觉老师会用非常鄙视的目光看着我,让我感到特别难受。有时候,如果我做了什么错事,就感觉室友也会在背后窃窃私语的说我坏话。每次下课,当我找室友聊天的时候,如果她们在和其他人交谈,看到我来了都会立刻停下来,然后走开。一副不愿意跟我说话的样子。因为一直以来我的睡眠都很浅,容易被声音惊醒,所以和同寝室的室友经常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发出声音的事情产生矛盾,慢慢的我感觉寝室里的其他同学好像都不愿意和我玩了,她们之间都相处的很好,就是不带我一起。近段时间以来,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常常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让我在剩下的时间里都无心听课,只是一心想着老师为什么那样看着我。也越来越在意同学的眼神和语气,只要别人有一点不耐烦的样子,我就会很难过。我每周都能看到学校的宣传栏上贴着的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表,每次我都想来找老师,但总是没有勇气。这段时间,觉得靠自己没办法解决问题了,所以鼓起勇气过来了。



  1. 咨询师观察

笔者观察到来访者衣着干净整洁,对待老师有礼貌,个人陈述时口齿清晰,逻辑完整,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有自知力,心理过程具有协调性。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有习惯性抠大拇指的动作,说话时语速也比较快,在提到面对的困扰时,神色焦虑。


  1. 评估与分析

评估

根据郭念锋教授提出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来访者小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良好,能够察觉自己内心的矛盾,且因此感到痛苦并主动寻求帮助;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个性相对稳定,首先排除精神异常。其次,根据许又新的评估标准,来访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生活相关,属于常形冲突。又因来访者相关症状未超过三个月,并未产生泛化。目前能够照常上课学习,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可以排除可以排除神经症,可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分析

家庭因素

来访者并非独生子女,家中有其他兄弟姐妹,且由于来访者从小就很懂事,所以受到父母的关注较少,导致来访者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特点,不擅长倾诉。


性格因素

来访者自幼性格内向、敏感性强。这样的性格特点让来访者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的心理特点。来访者习惯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寻找自我。来到内地求学之后和家人分隔两地,并且由于性格内向,在学校里也没有亲近的朋友,导致来访者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遇到困扰和不解时难以及时向他人倾诉,取得他人的支持。



  1. 咨询目标的商定

近期目标

与来访者共同商定的近期咨询目标是缓解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其不合理信念,重新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改善睡眠与食欲问题。


长期目标

让小A学会客观的认识自己和世界,能够做到正确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从而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状态健康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法:

来访者由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导致人际关系敏感,因此选择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协助来访者形成正确的信念,改善人际关系敏感,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

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总计四次,每次50分钟。

咨询费用:

免费。


七、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咨询目的:

创设安全的谈话环境,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

咨询方法:

摄入性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正式开始咨询前,咨询师首先向小A详细介绍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在谈话中采用共情、尊重、积极关注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再通过摄入性会谈,协助来访者宣泄负面情绪,搜集相关背景资料,澄清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向来访者解释并说明艾利斯的ABC理论,让来访者理解情绪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来访者的自身意愿和实际情况共同商定咨询目标、确定下一次咨询时间。

家庭作业:

请来访者按照ABC的形式记录接下来一周内导致自身产生负面情绪的事件(A),产生负面情绪的类型(C)并找到引发该负面情绪的真正信念(B)。


第二次咨询

咨询目的:

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确定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通过与来访者的辩论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身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激发来访者产生改变其的不合理信念的意识。

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咨询师通过上周的家庭作业,找到并确定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并通过与来访者之间的辩论,使来访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现有信念的荒诞矛盾之处,并通过会谈引导来访者对事件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从而纠正来访者对于人际关系的不合理认知,缓解来访者的情绪困扰。

家庭作业:

请来访者继续按照ABC的形式记录自己未来一周导致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生活事件,并对自己现有的信念(B)进行反思,找到反驳信念B的证据,用更加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B)。


第三次咨询

咨询目的

改善来访者人际敏感,发掘来访者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更多不合理信念,通过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提高来访者对自我的信心。同时使用放松训练帮助来访者缓解负面情绪。

咨询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咨询过程:

  1. 咨询师检查上周家庭作业并反馈给来访者,针对来访者的自我反思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作业,来访者在上一周能够及时发现并尝试用更合理的信念替代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可见来访者对ABC理论有着较深的理解。

  2. 咨询师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让来访者缓解全身紧张的状况。

家庭作业:请来访者继续完成ABC生活事件记录,并要求来访者每天做一次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缓解自我的紧张的情绪。


第四次咨询

咨询目的:

在前三次咨询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来访者巩固新生成的合理信念,并指导来访者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扰,提高应对能力。

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检查家庭作业,并及时给与反馈。肯定来访者做出的努力,并引导来访者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达到巩固咨询效果的作用。

家庭作业:学会通过小细节肯定自己,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情绪问题。


八、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

负面情绪好转,感到焦虑的次数减少,同时与同寝室的室友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不再会因为室友夜间偶尔发出的声响而感到烦躁了。睡眠质量提高,上课时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并且能用更加客观的态度来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自己的评价也更客观。


咨询师评估

通过跟踪回访发现,来访者情绪状态稳定,交流时焦虑紧张的神色明显好转;在班级里,能够积极主动的通过和他人进行交往、参加班级活动,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能够更理性客观的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再一味责备自己,对自我的信心增强了。

通过以上评估,本次咨询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 许又新.神经症(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