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改良截石位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改良截石位的应用

李春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541000

摘要:目的 改良截石体位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7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6例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仰卧位进行剖腹产,研究组在改良截石位进行剖腹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和输血量也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外周围神经损伤、皮肤压疮等护理并发症。结论 改进的剖宫产前置胎盘患者采取改良截石位能准确及时地观察阴道出血量,便于手术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避免手术中体位改变,节省手术时间,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前置胎盘;剖宫产术

据统计,剖宫产是难产患者最常见的终止妊娠方法,2015年中国的剖宫产率达到47%[1]。2015年10月,随着中国全面的二胎政策的出台,疤痕子宫妇女的数量逐渐增加。妊娠28周后,更严重的前置胎盘并发症发生在妊娠晚期。剖宫产术后,前置胎盘或植入胎盘及其他胎盘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国内报道为9.00%左右,国外报道为0.63%~2.00%。蒋学凤等[2]报道,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增加了5倍,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比没有剖宫产史的孕妇高35倍,前置胎盘患者在手术中有大出血风险[3]。剖腹产手术一般是采取仰卧位,这种体位是不能及时观察阴道出血量的,但经改良截石位后,手术可以及时准确地观察阴道出血量,不仅不会影响手术,而且还可以在大出血时通过阴道快速进行止血治疗,当需要阴腹联合操作手术时,腹部手术不需要改变体位,可以节省手术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7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6例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两组。年龄23~43岁,平均(31.8±2.8)岁,平均体重为(62.5±4.3)kg,范围为52~67kg,妊娠时间34~39周,平均(37±1.3)周。完全性前置胎盘1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5例,边界性前置胎盘9例。初产妇7例,经产妇29例(其中瘢痕子宫15例)。研究组年龄为24-45岁(平均32±2.6岁),体重为50-67kg(平均61.7±4.8)kg,妊娠时间为34-39周(平均37.2±1.2周);完全性前置胎盘1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6例,边界性前置胎盘8例。初产妇7例,经产妇29例(其中瘢痕子宫14例)。两组间BMI、疾病类型、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证实确诊为前置胎,应符合手术指标,手术治疗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早期胎盘剥离出血、严重肝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无法与研究人员合作。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两种通畅的静脉输液,未设置导管,在腰硬联合麻醉后,外科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被安排在一起摆放患者体位。对照组置于仰卧位,双上肢伸展至<90°,远侧关节略高于手掌上方的近侧关节。膝关节下方固定有缓冲约束带,用于日常消毒和布单铺设。手术时,主刀应站在患者右侧,第一助应站在患者左侧,二助站在患者右侧。

研究组对截石位进行了改良:①将患者平放,将患者的臀部平放在手术台背面边缘,将腿架放在靠近髋关节的平面上的取石位置,调整腿架的高度和斜面的长度,用腿架支撑小腿,并垫上护垫保护患者,为避免损伤腘血管和腓总神经,再次调整腿部支撑高度,使膝关节上部和腹部接近水平位置,双腿水平或略高,双腿伸展<90°。检查确认患者腿部肌肉松弛,无牵引(牵引),固定不能太紧,拆下手术台的腿板。②双上肢伸展至<90°。③对腹部和会阴进行消毒,并用无菌布单覆盖,形成一个大的腹部会阴无菌区。铺好布单后,在会阴处敷一层脑膜,从阴道收集血液。手术过程中,主刀站在患者右侧,第一助理站在病人的左侧,当手术中大量出血时,二助应站在患者双腿之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及术后护理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spss21.0统计,计量资料以“x±s”,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加上手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如表1,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中输血量(mL)


治疗组

36

63. 4±12. 3

245. 5 ±43. 5

105. 4±18. 3

对照组

36

70. 6±14. 1

272. 5 ±46. 2

125. 0±35. 5

t值


2. 309

2. 553

2. 944

P值


0. 024

0. 013

0. 004

2.2 两组术后护理并发症比较 两组都没有出现外周神经损伤及皮肤压疮等手术后的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在传统的截石体位,小腿血流方向在下垂体位发生变化。腘窝处的腿支撑板和患者的大腿关节相互挤压血管,加重了小腿血液回流障碍。同时,局部血管内压持续升高,容易损伤内膜,这是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4-5]。改进后的体位腿架支撑小腿,将小腿下垂的位置移动到稍高的位置或水平位置,避免直接压迫腘窝,降低血管内压,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回流,预防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减少小腿小筋膜腔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当腓总神经到达腘窝时,由于皮下组织不足,长期受压容易损伤腓总神经。传统的截石体位在这里容易压迫,改良截石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6-7]。研究团队未能在这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的原因可能是样本量小。改良截石位可直接观察阴道出血量,避免传统仰卧位无法观察阴道出血量的不足,更好地辅助判断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出血量大的患者可及时止血,确保患者的安全,改良截石位,避免术中观察出血和改变体位,有效节省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改良截石体位能及时准确地观察阴道出血量,便于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避免术中体位变化,节省手术时间。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侯惠春 . 前置胎盘 64 例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J]. 心理医生,2017,7(23):221-222.

  2. 蒋学凤,罗新 . 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前置胎盘的风险[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10(25)586-587.

  3. 王英兰,王硕石,张海鹰,等.凶险性前置胎盘127例临床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15,36(4):348-352.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1):3-8.

  5. 余琳,胡可佳,杨慧霞. 2008—2014年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03) :169-173.

  6. 范文龙.介入辅助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

  7. 王芬,姚红.改良式膀胱截石位在腔镜全子宫手术中的护理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