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刘伟宁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摘要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广电系统要从我国国及实际出发,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通知》要求,理顺基本关系,调整基本政策,建立基本秩序,完善基本服务,按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一、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意义

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发展壮大主流舆论,把握主动权,掌握话语权,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发挥好舆论监督积极正面的作用,这既是党和人民对广播影视的要求,也是广播影视工作肩负的神圣使命。广播影视的性质决定了要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要从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高度,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在法制化、制度化、长效化上下工夫,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均等化。

二、区分服务,针对不同服务式实施不同政策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和服务手段多种多样。我国广播电视的服务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需针对不同的服务实施不同的政策。①义务性基本服务。这类服务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并带有一定强制性,政府主导投入,确保所有公民能平等免费享受这类服务。比如,所有国家都将无线覆盖视为广播电视提供基本服务的基本手段。通过无线方式,人们打开电视,就可看到电视。②公益性有偿服务。这类服务带有公益性,然而,用户需支付一定费用才能享用,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例如,我国有线电视承担着向千家万户传播党与政府的声音,向千家万户传播先进文化的任务,具有社会公益性,实行低收费价格政策。其基本观看维护费由政府通过听证会确定。同时,国家对县级以下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经营提供一定时期的免税政策支持。③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服务。此类服务由产业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运作,政府负责制定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并依法监督管理。例如,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等服务按市场定价,用户可自由选择、自愿订购。

三、因地制宜,协调无线、有线、卫星等技术手段的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地方特点的技术手段。根据《关于新时期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规定,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要大力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能无偿收看包括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第七套电视节目,以及本省和本地第一套广播电视四套以上的无线广播电视节目;对于无线覆盖无法解决的“盲村”,要通过卫星直播解决农民群众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使当地群众能收看包括中央及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与8套以上电视节目;对有条件的城镇及其郊区等地,要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将公益性、经营性服务分开,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对于无线无法覆盖的偏远“盲村”,国家明确采用卫星直播的方式解决广播电视问题。国家发改委对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盲村”建设给予一定补助。

为解决偏远地区看电影难问题,我国正在加紧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一方面,积极运用卫星传输、数字流动放映等先进技术,加快农村电影数字流动放映覆盖面;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农村电影拷贝配送工作,丰富电影资源,加强农村电影院的更新改造。按“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思路,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在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中,必须始终确保公共服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通知》规定,要求所有实施数字整体转换的有线电视网络应长期保留至少6套模拟电视节目,以确保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中央电视台第一套、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本省电视台第一套、本市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本地发射转播的其他无线电视节目,确保这些模拟节目的传输质量,为无机顶盒的有线用户提供免费观看,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观视权益。在推广地面数字电视过程中,可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采取数字与模拟电视同步播出方式,确保市民普遍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欠发达,人均收入低,发展极不平衡。我国地面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模拟与数字的同步播出将长期存在,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业务顺序和转换安排必须先确保公共服务,通过同步播出,将原有公共服务频道的节目转换为数字标清节目和数字高清节目,免费提供给用户,以此促进数字电视在我国的普及。

四、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建立长效机制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通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推进村村通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各自职责及任务,村村通工作要实现“五纳入”,即纳入各级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扶贫攻坚计划和干部考核。通知明确了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五纳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从工程建设上升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在推进村村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中央政府有三项主要职责:①负责“村村通”卫星平台建设,确保“村村通”卫星平台运行维护资金。②对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村村通”工程建设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对“西新工程”范围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村村通”工程维护资金给予适当补贴。③对县级以上转播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第七套电视节目的大中功率无线发射设备的升级改造给予一定补贴,对其运维资金给予一定补贴。

地方各级政府在推进村村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也负有三大责任:①省、市政府负责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落实修复“返盲”设施资金。②省、市、县政府分别负责解决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发射转播台机房设备更新改造资金。③省、市、县政府分别负责解决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发射转播台机房及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

此外,为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调整了多年来实施的无线发射台无偿转播政策。②对县级以下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经营单位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政策支持。③对覆盖农村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监测台的用电,执行国家规定的非普工业类电价标准,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初步估计,覆盖农村地区的无线台站每年可减少电费支出数亿元。④积极推进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配备专门的维护管理队伍,保证村村通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面向广大农户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总之,要统筹城市与农村,统筹无线、有线、卫星等手段,统筹模拟和数字技术,统筹广播、电视、电影,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和全社会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及水平,以此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