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阅读的有效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思维阅读的有效策略初探

元方

西安市实验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04


摘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学科,而阅读作为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学生语言能力与写作能力等。对此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阅读,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对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论述,探讨了语文思维阅读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阅读;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语文学科教学中,注重能力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成为了主流,而阅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较为特殊,既是一种教学内容,又是一种学习方法,阅读积累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条件,阅读体验又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阅读与学生语文学科整体学习具有密切联系。思维阅读则是主导阅读与思考的结合,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一、发散式阅读

发散指的是基于一个点而向多个方向延伸的一种传播形式,发散式阅读则是利用发散式的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向多个方向进行延伸和探索,更有利于拓宽学生视域,丰富学生的阅读收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书籍都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陌生领域的数据则会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带来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模式,通过发散式的阅读从多个层次了解文章中的知识与情感元素,再领略其中蕴含的思想思维,接受思想的熏陶。对此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为学生寻找到正确的书籍或材料资源,尽可能选择经典著作,同时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课程内容等,可以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结合的方式,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拓展,带领学生探索教材文章以外更大的世界,开拓学生视域的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等需求。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以选择某一领域中较为知名的代表著作,也可以选择某一领域权威学者的著作,结合对学生的了解来为学生推荐,让学生通过博览群书来丰富知识积累,通过阅读来实现语文思维的成长[1]

二、聚合式阅读

与发散式阅读相比,聚合式阅读更多的注重思维的聚合,面向同一个目标进行思维活动和阅读,更加偏向于研究性的阅读,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说更加成熟,适用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在聚合阅读过程中,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阅读与写作会不断收集素材,这些素材将会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研究的重要基础。经过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方法也能得到积累,阅读兴趣也能得到提高。在聚合式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的方向与方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素材资料,在有限的时间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发挥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思考,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三、个性化阅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而思维能力本身也被划分为多种,如创造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等,而教学的关键就在于通过不同角度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个性化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来说还有一个明显区别便是自由度空间广泛,以及发展方向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内容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向来得出不同的阅读结果,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思维桎梏,将学生的思维从“标准答案”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更灵活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中自由发挥和提升思维能力。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需要将阅读本身置于阅读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也就是学生和阅读内容之间的信息、思维沟通,对阅读内容所持有的个性化态度,包括想象、体会、探索、创造、批判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会。如在教学《灰雀》一文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将阅读过程按照角色划分,列宁和男孩,包括灰雀本身都是不同的阅读方向,从不同的角色为出发点进入主线获得的阅读体会也不同,如学生以列宁作为中心人物时,可以从他身上看出对男孩犯错时的包容、鼓励、信任等;以男孩作为中心人物时,又能充分代入到角色之中,体会犯错后的羞愧和不安,以及想要弥补错误的急切心理,能够从中感悟到面对自己的错误时应当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如何进行弥补等;而以灰雀作为中心人物时,学生就可以基于生活经验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灰雀,虽然在故事中的出场次数很少,但教师也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代入,想象灰雀被抓走之后会怎样想,最后从中得出爱护动物,以及面对喜欢的事物时应当如何,占有和破坏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能变得更加个性化,其间也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通过不同层次和方向的阅读让学生对文章具有不同的理解,也通过这一拓展性、自由性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四、问题式阅读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最直接的方式,很多教师都会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材文本的主题之中,实现兴趣的激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在内容上都会存在一些隐藏性的元素,比如将文章的核心主旨隐藏起来,或在题目或某一句段中设计存在疑点,在带领学生探究这些疑点后才能对课文的真正情感和内涵具有正确的认知。在语文基础语言知识中,问题也分为设问、反问、疑问三种,所以在问题式阅读中,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三种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这篇课文在题目上就很奇怪,与学生们的普遍认知存在很大差异,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标题进行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平常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们大多都会回答是绿色,之后再次提问“那你们有没有见过金色的草地呢?”学生们面面相觑,但也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表示“在秋天小草枯黄时就变成金色的草地了”,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叫做‘金色的草地’呢?”,或“那这篇课文讲的是不是秋天的草地呢?让我们看一下吧”,引出问题或接力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出后续的阅读内容,也借此引导学生的阅读目的和方向。

五、对比式阅读

对比式阅读是通过两个存在相似点和不同点的词句段进行比对分析,分析其中的异同,相比之下更加考验学生脱离于书本文字之上的阅读感官能力。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内的教材教学,还需要拓展课外资源,寻找具有对比性的文字内容。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对照内容选择绘本读物《美丽的秋天》和儿童诗《秋天的颜色》,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一下这些课外内容和教材中秋天的图画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通过内容的拓展和多媒体设备的直观展现功能,让《秋天的图画》阅读变得更具氛围性,加深学生的感官体验和理解,强化记忆与代入感,发挥思维能力在感官体验过程中分析其中的异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知[3]

结束语: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由之路,而思维又是打开阅读世界,扩展阅读疆土的重要技能,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法,通过灵活的思维来加深阅读深度,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饶艳华.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探讨[J].新作文:教研,2020:0135-0135.

[2]王会鹃.培养高阶思维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J].语文天地,2019:54-55.

[3]王秀川.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探索与提升[J].南北桥,2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