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张晶

会宁县草滩镇中心小学

摘要:心理素质作为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脱离学生群体,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和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的。而学生中,又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因为此时正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阶段和心灵成长阶段。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正确有效地教育小学生,引导他们走向一个光明且健康的道路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花朵的健康成长。

关键字: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革新

引言:作为承接幼儿教育和初中教育的义务教育最初阶段,小学教育担当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具有一种特殊性质,即他们的心理发展是不健全,不成熟的,但却具有相当的个人意识,这些特性虽然不会带来小学生行为中特殊的外在表现,但一旦其心理出现问题,带来的后果,特别是对于其未来心理发展建设的后果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重视,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教育也应当开设相关的课程,编写相关教材,为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1. 小学生群体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1.个人中心主义

在当前这个321的家庭组成结构中,小学生作为一个家庭中最小或偏小的群体,是许多家庭重点关注和爱护的对象。祖父祖母辈给予的溺爱,父母辈给予的关爱,使得大部分小学生群体都是在关爱甚至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小学生真正进入一个相对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就会自然产生以个人为中心的想法,这种想法一旦付诸实践,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私自利行为。这样,在小学生学习合作过程中,不听从教师的教育和要求,不愿意与同龄学生合作的行为屡见不鲜。这就是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情况并不总是会带来坏的影响的。当一个家庭对孩子给予较大的关爱时,对于他的期望也越高,当孩子承载了较大的期望,其对于成绩的努力程度也是较高的。一旦这样,小学生教育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关爱导致孩子缺乏合作意识,同时由于父母对于孩子过高的期望,孩子们会着重于学习,从而进一步忽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1]

  1. 缺乏感恩与关怀意识

虽然当前社会环境下,感恩教育正在大力推行,但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中国的部分小学生群体缺乏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一批独生子女,在众多关怀下认为许多关心爱护都是理所应当的。当然,社会的安定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带来了质的飞跃,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保证。但不论何时,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是社会得以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实际上,社会仍然是复杂多变的,天灾人祸也不能完全避免,在幸福家庭出生的小孩,也不能理所应当地认为幸福和安定是与生俱来的,诸多不幸与自身无关。在小学生的心理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小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培育他们养成一颗懂得感恩,明白事理,了解世界也热爱世界的热忱之心。

  1. 自卑心理

有家庭生活富裕,小孩身体健康,衣食无忧,但同样有一些家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其家庭环境并不优秀,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自然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不单单来源于原生家庭,同样也来自于外在身体因素、内在学习因素等多个方面。自卑的孩子往往对自身的评价过低,自信力不足,一旦发生难度较大的,或自身难以解决的事情,孩子的心理就会难以承受。在心理教学过程中,也要着重关注这一群体,引导他们走向自信、走出自卑,健康快乐、阳光向上地成长。

  1. 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解决方法

  1. 教师心理健康是心理教育的第一步

要想教好小学生心理课程,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也应当过硬。作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唯一教育人,授课过程中应当展示出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教学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实际环境将变得容易让人接受,小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心理教材、聆听教师讲话时,就能用较为端正的态度听完整堂课,教学内容对于其心灵的教育与感化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1. 家校联合,共同构建学生健康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课业相对轻松,有很多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仅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辅佐。由此看来,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家校活动,家长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将孩子在家的一些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也能够在这个时候与家长及时沟通,讨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优缺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家长、教师可以很好地通过活动连接在一起,有力维系了家校关系,最终一样促进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家校联合,就是通过这种打破家校关系墙的方式,减小信息差,为塑造一个综合实力强,心理素质好的祖国花朵而共同努力[2]

  1. 编写优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教师教授知识的重要连接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编写过程中,邀请到小学心理教育的专家,结合国内外的各种优秀心理知识,做到教材贴合小学生年龄段,高效教学。同时也能给予教师一个高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推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1.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地不断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心理健康这一方面。心理教育值得大力推行,因为这是一种能很好树立正确道德理念的方式。未来也应当有更多的心理教育专家投入到小学心理健康中,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教育更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 曾凡梅, 欧熊飞.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J]. 青春岁月, 2020, 000(011):250-251.

[2] 王福平, 孙丽丽. 二十年坚守,倾力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7).


【注】本文系2020年度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优化策略研究》(课题批号BY[2020]G045号)阶段性重要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