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赖媛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省 赣州市 )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2021年4月中随机抽取42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传导系统由于异常造成心跳不规则的一种症状,患者往往会经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改善,部分患者会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心律失常症状因为病情严重程度而不同,较为典型的有心悸、乏力等,大部分早期无症状或者是症状较轻[1]。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变不正常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病情,本文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从2020年5月-2021年4月中随机抽取42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参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51-84岁,平均(70.65±2.83)岁;观察组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50-82岁,平均(69.86±2.94)岁。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心律失常;②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与研究;③患有严重精神病。

    1. 方法

参照组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内容有:①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护理开始前,护理人员通过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差异和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设置护理目标。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计划采取动态化管理,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可以酌情更改计划。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是中老年人,所以不止存在一种疾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护理人员要做好环境卫生处理,控制探视次数,避免病房内人员复杂,增加感染风险。保持足够安静,不要过于嘈杂,影响患者休息。②饮食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不能一次性吃得太饱,可以少食多餐,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例如浓茶和咖啡等,合理摄入蔬菜、水果和新鲜肉类,随时保持大便通畅。有吸烟喝酒习惯的患者应该戒烟戒酒,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监督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③心理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大都年龄较大,护理人员要定时进行沟通交谈,交谈时放慢语速,态度温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当出现不良心理时及时纠正。多用积极向上的话语鼓励患者,让其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嘱咐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④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电监护的同时,引导开展适量锻炼,帮助改善临床症状。在医院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时必须有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的陪伴,防止发生不测。⑤出院护理;出院前告知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正确用药方法,嘱咐每天准时用药,不要出现漏服现象。出院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进行适当锻炼,定期到院复查心电图,避免病情恶化。

    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t和(`x±s)代表,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21例,护理前,观察组中,躯体功能为(42.18±3.25)分,社会功能为(46.23±5.62)分,心理状态为(51.24±6.15)分;参照组中(n=21),躯体功能为(41.16±3.31)分,社会功能为(46.19±5.62)分,心理状态为(51.68±5.86)分,t分别=1.0076、0.0231、0.2374,P分别=0.3197、0.9817、0.8136,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中,躯体功能为(72.66±4.78)分,社会功能为(70.24±5.83)分,心理状态为(73.46±6.11)分;参照组中,躯体功能为(51.36±4.68)分,社会功能为(56.15±5.20)分,心理状态为(60.77±6.13)分,t分别=14.5911、8.2652、6.7190,P均=0.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针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运动和情绪变化易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由于该病病程较长,常用护理手段实施干预。

针对性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护理计划,与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考虑问题更全面。针对性护理为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严格控制探视人群,为患者创建安静的休息环境。心律失常患者应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护理人员可以用少食多餐方式控制进食量,告知患者不食用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病情。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告知其危害并改正不良习惯,每天适当食用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心律失常症状,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出院后,提醒患者进行合理锻炼。最后,针对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关注患者心理,适时进行沟通交谈,避免产生不良心理,并在出院前告知注意事项,谨遵医嘱用药

[2]

总之,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龙涵, 孟祥玲.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1):227.

  2. 姜宏枰. 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