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卫生防控能力评价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基层公共卫生防控能力评价及建议

赵文杰 通讯作者: 李永红 *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2019年底,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中国,对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应急管理能力弱,各级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等。本文从基层公共卫生的发展入手,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我国基层公共卫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 公共卫生 防控能力

1.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

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在我国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国内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起步晚,且发展较为缓慢,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中国的疾病防控体系起源于195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卫生防疫站,而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立则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自2003年,SARS 疫情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2]

3、我国基层公共卫生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问题

3.1公共卫生体制建设不平衡、不充分

在本次疫情初期出现“防控—治疗”分离,其根源在于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不全、联通共享环节欠缺。另外,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不充分的问题亦突出。这主要是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民众中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忽视了疾病预防。

3.2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应急管理能力不强

疫情早期,各地的基层对于疫情防控都是十分混乱的局面,说明基层在发生疫情前没有对于疫情的预警,基层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足够的预警3]。在疫情发生后,也存在着应急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制度化、常态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问题,即使国家制定了临时的应急预案,基层也存在对国家的应急预案不明白贯彻不得力的情况。当前,由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导致的应急指挥不力、联动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实效4]

3.3基层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

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家层面的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进行了密切合作,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毒采样检测等,但这只是应急状态下的临时性措施,二者尚未形成常态化的协同机制5]。但在基层,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更是缺乏的。首先,基层疾控机构防控技术不强9],影响了疾控中心为基层卫生机构提供更有效的专业指导和进行联合协作的主动性,这也是导致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弱的原因之一。其次疾控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在业务、技术、信息、人员等方面缺少衔接协作,尚未建立常态化的传染病防控培训、应急响应演练协作机制6]

3.4.基层公共卫生组织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高素质人才,防控工作难以开展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指出,2020 年全国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量要提高到 0.83 人以上7]。但现实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公共卫生人才数量有很大缺口,尤其社区和乡镇公共卫生人才更是短缺。基层公共卫生不但存在数量的缺少的问题,在人才质量上的问题更加严峻。当前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学历整体较低,一些人员甚至未接受过公共卫生学历教育8]。这导致群众体检、健康资料建档等公共服务工作难以全面顺利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各类人才匮乏、医师学历偏低、专业知识不强、 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4建议

4.1加强公共卫生体制建设,探索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功能定位, 确立和强化中央、省、市、县四级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并赋予各层级 CDC 不同的职责和权限。推行更加高效的运行管理方式,为提升应对重大传染疾病的反应速度,建议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推进不同层级之间的疾病检测信息的流转 、检测样本报送转变为疾病防控系统内部循环。

4.2、加大基层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

一是加强医疗设备购置。要加大对基层倾斜力度,按照标准化卫生院建设要求,对乡级医疗机构急需的常用医疗设备进行统一购置配备,使之达到标准化要求。二是增加救护车配置。对于偏远山区乡镇 卫生院应配备专门救护车辆,争取配备负压重症救护车,解决山区群众急病重病找车难问题。对疫情中发现的疑似和确诊病人,配备专用救护车接送,避免造成疫情扩散风险。

4.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机制

疫情的防控工作但靠单个机构的努力是力不能及的,需要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协同机制,要充分重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到来, 树立“ 预防-治疗融合” 的理念。第一、完善基层传染病防控体系,规范疾控机构对基层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的指导与监督

9]。第二、依托基层医联体,构建县级医院-疾控中心-基层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基层医防融合服务体系。

4.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素质。

一是建立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补充机制。有计划的公开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逐步改善医护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的局面。二是建立健全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综合素质,并鼓励现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再教育,积极参加执业资格和职称考试。三是完善对口支援帮扶制度。大力推动医共体建设,牵头的县级医院与乡级医疗机构要建立更紧密、更协调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5、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共卫生的疾病防控体系发展起步晚,且存在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缺乏高素质人才,防控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升疾病控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战斗,需要基层公共卫生机构长期的奋斗,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宋涛, 宋毅, 黄希宝,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J].卫生软科学, 2020, 34(02): 3-9.

[2] 刘霞,王岚,陈毅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36(02):145-148.

[3] 陈迎春,常静肼,张全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湖北省基层卫生机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0,33(09):10-14.

[4] 付瑞平.以应急规划为引领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十四五”应急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综述[J].中国应急管理,2020(09):14-19.

[5]马宝成,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国应急管理报.p.003.

[6]秦江梅,张艳春,张丽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及运行效果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8(08):55-58.

[7]蔡伟芹,高倩倩,于芳.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问题与分析——基于文献内容分析法[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1):21-25.

[8]段志光,王彤,李晓松.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02):61-68.

[9]刘莹,靳光付,王建明.新医科背景下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06):593-596.


作者简介:赵文杰,女,在读研究生,1996年12月,研究方向:基层卫生与健康管理

*通讯作者:李红,女,正高级经济师,1969年9月,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