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癌性疼痛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肿瘤科癌性疼痛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价值

梁秀芳

梁山县中医院 山东济宁 272600

摘要:目的 肿瘤病房癌性疼痛患者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调查。方法:选择2019年1月~ 2020年1月我院7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选择38例,定为a组,其余38例定为b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哺乳期后b组患者NRS值明显低于a组(p < 0.05)。b组癌性疼痛知识知晓率和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p < 0.05)。结论:肿瘤学中对癌性疼痛患者实施疼痛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癌性疼痛知识的认识,促进缓解推荐在临床上流行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肿瘤科;癌性疼痛患者;疼痛护理;价值

引言

疼痛是中晚期癌性患者常见的一种伴随症状,主要由肿瘤细胞不断浸润及在机体内转移,破坏正常的组织细胞,进而破坏中枢神经感觉系统而发病。国际疼痛学会调查表明,90%癌性患者在某一时期均经历过疼痛。癌性疼痛是一类由恶性肿瘤本身、肿瘤损伤及其他相关因素所致的疼痛综合征,困扰着很多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癌性疼痛的发生与肿瘤压迫神经和淋巴管、骨转移骨质破坏、局部炎性反应、外周神经病变、心理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推广,国内外较多研究对癌性疼痛的疼痛机制、治疗等进行深入分析,相关癌性疼痛治疗新药也不断研发,但仍有部分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2]。还有一些癌性疼痛患者对镇痛剂认识不足,加上恐惧止痛药物成瘾性及不良反应等,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也不利生活质量改善。基于此,本文探究肿瘤科癌性疼痛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肿瘤科挑选7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挑

-------------------------------

作者简介:梁秀芳(1986-)女,主管护师,本科,E-mail: 993538504@qq.com

选38例,确定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其余38例确定为b组进行疼痛治疗,20名女性和18名男性为a组;平均年龄(53.14±5.12)为37岁至78岁。癌性类型:肺癌11例,胃癌9例,结肠癌10例,乳腺癌6例,其他2例。b组有17名女性和21名男性;平均年龄(54.36±6.07)为28岁至79岁。癌性类型:肺癌13例,胃癌11例,结肠癌7例,乳腺癌4例,其他3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临床资料的统计比较表明比较可行(P>0.05)。

包含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2)估计生存时间> 3个月;(3)NRS得分> 4;(4)病人和(或)其家属自愿参与该项研究。

排除标准:(1)非癌性型疼痛;(二)有精神、认知和语言障碍,不能正常交流的人;(3)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长期滥用酒精或药物的人;(5)器官衰竭患者。

1.2方法

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采取疼痛护理[3],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癌性疼痛规范化管理小组。包括疼痛科专科护士15名、信息技术专家2名、总务后勤人员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疼痛管理医生1名及专职药剂师1名。所有疼痛专科护士全方位承担癌性疼痛患者选择评估、电子病历建档、精神麻醉药物的管理、疼痛随访等;信息技术专家主要对各个流程的信息化需求予以技术方面的支持;总务后勤人员主要承担提供设备的责任,如在癌性疼痛治疗以及药理方面有不懂处向专业医生和药剂师请教。所有小组成员均参加培训,包括研究主体、研究方式、数据搜集、信息平台管理和维护、质量把控等。(2)药物干预。药物治疗是控制癌痛的重要方法,遵医嘱予每位患者个体化给药,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心理护理干预。恰当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患者面对和接受疼痛,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带来的情绪反应,鼓励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给患者安慰、解释及鼓励,使其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增加对生活的希望。(4)健康宣教干预。癌性患者易出现抑郁、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变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及耐受性的错误认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家属需要完成大量的生活护理工作,因此有必要做好对家属疾病知识、常见护理问题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宣教工作,提升家属的治疗配合度。(5)音乐及环境干预。使用止痛药物的同时在患者接受的情况下可配合使用音乐疗法。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床单位清洁。(6)活动干预。鼓励患者进行简单有效的日常锻炼,促进血液、淋巴循环。(7)家庭社会环境干预。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关系,通过讲解及沟通,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及理解,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护理中。在疼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家属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其需要完成大量护理工作,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癌性的评估,确切掌握一些有效的、主要的控制疼痛的药物及其适用范围和副作用。作为患者的精神力量,保证家属积极乐观的情绪及心态十分重要。(8)饮食护理干预。提醒患者多食用营养均衡、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恢复期的癌性患者需要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热量和多种维生素,应在饮食上增加动物蛋白丰富的食品,如牛肉、鸡蛋、鱼、牛奶,也可在三餐之间增加2~3次点心,如蛋糕、面包、牛奶、豆浆等。(9)加强生命意义教育。按照Frankl意义治疗法中的理论,一个人的生命,其存在的意义会伴随时间、地点和空间等不同而发生改变,尤其当生命面对痛苦和死亡时,就更会使寻求生命意义受到挫折。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当体验到爆发痛带来的不适感,同时又要面对疾病无法治愈而导致濒死感,就会产生无法寻求生命意义的挫败感。护士是见证患者痛苦的直接人,而为患者缓解疼痛也是护士的主要职责。当前,我国有关生命意义教育的研究不多,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癌性患者生命意义的干预采用一对一的干预方式,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护士通过耐心倾听、创造治疗性氛围等,帮助中晚期癌性患者发现生命的意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4313ea0d627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NRS评分

护理前,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护理后,乙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详情见表1。

614313ea0d627_html_9ea1a8bd02110451.png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痛知识知晓率

护理后b组癌症疼痛知识知晓率(97.36%)明显高于a组(81.57%)(s < 0.05)。详见表2。

614313ea0d627_html_205626c7d515d645.png

2.3对比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

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护理后,B组所有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详见表3。

614313ea0d627_html_e2778694f617693a.png

3讨论

癌性疼痛是困扰恶性肿瘤患者的一个重大难题,多见于癌性晚期患者,主要因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扩散或压迫相关组织所致[4]。当前,西医治疗癌性疼痛多以药物为主,其中以“三阶梯”止痛药物较常见,虽可缓解疼痛程度,但长期应用也可能导致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且可能出现一定成瘾性,影响患者耐受性,不利于保证止痛效果。对癌性疼痛患者实施了护理,在疼痛护理小组的护理下,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镇痛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肿瘤科癌性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复杂,因其发病突然、疼痛感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建立癌性患者疼痛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纠正其对镇痛药物的措施认知,降低癌性患疼痛发生率,实现无痛化生存。

参考文献

[1]刘婧,罗莎莎,董文栋,贺资淋,吕蕾,肖国锦.综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1):285+287.

[2]刘淑媛.对癌痛患者进行个体化疼痛护理对其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3):216-218.

[3]程丹萍.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6):40+54.

[4]徐燕飞,黄胜.护理综合干预对癌性疼痛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40-41.

[5]张宏,梁桂春,黄大平,于蕾.癌痛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1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