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熊成锦

开阳县人民医院, 贵州开阳 550300

【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的应用方式,总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肾结石患者为对象,对其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治疗,治疗后总结效果。结果:300例患者中结石清除的患者是280例,清除几率是93.3%,手术时间是60.25±0.23min,出血量是40.26±0.26ml,下床活动时间26.25±0.23h,住院时间8.26±0.36d,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恢复。300例患者治疗后10例患者感染,8例发热,治疗后均恢复,其并发症几率是6%。300例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例数分别是280例和10例,总有效率是96.7%。结论:针对肾结石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方式治疗,其优势明显,取石的成功几率高,手术时间短,值得借鉴实施。

【关键词】B超;经皮肾镜技术;肾结石


肾结石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特殊,也是引起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异常的源头。肾结石患者临床表现为肾区或者腰腹部疼痛,甚至出现血尿的现象。在当前临床研究中,治疗肾结石的方案多,原有的方式以开放取石术为主,可最大程度的清除肾结石,但是操作比较复杂,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近些年来随着腔内手术设备的逐渐完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方式为可视性,创伤小,手术的成功几率比较高。为了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的应用方式,总结应用效果,选择选择2016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肾结石患者为对象,对其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治疗,治疗后总结效果,数据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300例肾结石患者为对象,对其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治疗,治疗后总结效果。其中男女分别是200例和100例,年龄是25-68岁,平均年龄是42.36±0.26岁。类型分析可知,肾左侧结石120例,肾右侧结石100例,肾双侧结石80例,结石直径是1.3~3.5cm,平均是1.68±0.26cm。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患者都采取的是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治疗,首先患者选择截石位,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利用输尿管镜将输尿管导管插入之后,选择俯卧位姿势,选择最佳的位置作为手术穿刺点,借助B超引导进行穿刺。在实施中注意的是选择最佳的位置作为手术穿刺点,可借助B超进行穿刺,将生理盐水通过输尿管导管灌入到输尿管中,充分的扩张肾盂,在肾盂中形成积水,在B超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达到患者肾脏内部。如果患者穿刺针有尿液流出,说明穿刺准确。在肾脏内放置斑马导丝,将针鞘拔出,使用扩张器充分扩张,等到放入塑料薄鞘后,将扩张器退出。冲洗之后,通过观察之后找到结石,确定具体位置。采用EMS超声、气压弹道或者钬激光进行碎石,碎石之后,再次进行冲洗,而后将碎石取出,确认是否存在遗漏的现象[1]。完成各项操作之后,将输尿管导管拔除。最后放置双J管,留置肾造瘘管,术后一个星期将肾造瘘管拔掉。

1.3指标分析

(1)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

(2)分析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3)分析治疗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6142ed3c6011e_html_55253a2f92428726.gif ±s)表正态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

300例患者中结石清除的患者是280例,清除几率是93.3%,手术时间是60.25±0.23min,出血量是40.26±0.26ml,下床活动时间26.25±0.23h,住院时间8.26±0.36d,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恢复。

2.2分析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300例患者治疗后10例患者感染,8例发热,治疗后均恢复,其并发症几率是6%。

2.3分析治疗结果

300例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例数分别是280例和10例,总有效率是96.7%,其总有效率比较高。

3讨论

肾结石的出现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一般指的是肾盂、肾盏或者输尿管连接处出现结石,其诱发的因素比较多,例如饮食、环境、解剖和遗传等因素,肾结石本身并不是恶性疾病,但是该病的出现堵塞尿路尿液的排出,甚至导致肾积水,从而引起梗阻感染及肾功能损害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方式促进肾结石患者的康复[2]

我院从2016年引入该技术形式,在B超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在治疗阶段针对感染严重和肾脏积脓的患者给予一期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碎石取石治疗方式。经过治疗后其效果明显,针对肾脏和输尿管上段大结石、鹿角形结石的患者给予该方式治疗,其效果对比腹腔镜切开取石术和开放手术等,优势显著。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有突出的作用,其在路径选择上更直接,可以准确的掌握探针的深浅,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出现

[3]。微创治疗方式是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方式,通过多通道定位穿刺的方式,掌握探针的深浅,可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出现[4]。B超引导模式无医源性放射性损伤,在B超成像上,可进一步的明确结石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在B超检查下,看出肾盂解剖的组织结构和肾脏积水量,借助B超,可以观察到整个穿刺的过程,直到最后清除结石,全过程都有明显的操作依据,能提升穿刺和碎石成功几率[5]

300例患者中结石清除的患者是280例,清除几率是93.3%,手术时间是60.25±0.23min,出血量是40.26±0.26ml,下床活动时间26.25±0.23h,住院时间8.26±0.36d,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恢复。治疗后10例患者感染,8例发热,治疗后均恢复,其并发症几率是6%。300例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例数分别是280例和10例,总有效率是96.7%,其总有效率高。说明在临床上针对肾结石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症状[6]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技术本身有突出的作用,优势突出,值得借鉴实施。

参考文献

[1]李超,郭垣杉.“两减一免”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1):3476-3479.

[2]李建兴,肖博.经皮肾镜手术通道的发展与创新[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0,35(09):679-683.

[3]郭小亮,周婷,肖小旺,刘晓惠.经皮肾镜联合电子肾盂镜或胆道镜与软镜治疗4cm以内鹿角形结石的对比研究[JL].中国内镜杂志,2020,10(01):96-98.

[4]周晓刚.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对肾结石患者血清ACTH、COR、CRP水平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8+21.

[5]黄挺,程跃,谢国海,袁鹤胜,胡嘉盛,朱佳奇,方立.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穿刺成功率的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9(12):923-926.

[6]李智.B超引导下局麻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5):35-35.

作者简介:熊成锦(1972.09-),男,汉族,贵州省开阳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泌尿外科疾病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