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价值阐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习总书记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 价值阐释

张悦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省杭州市 ; 310000;



摘要: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作为一种“上层建设”,是从实践中阐发而成的,也将作为新的“认识”投身于实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进一步分析阐释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安全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总书记;新时代;意识形态


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理论价值

1推动了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构建

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系列重要论述,一方面继承了国内外意识形态理论话语体系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话语立场、内容、重点等也做出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从意识形态话语立场上来说,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别强调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排斥和否定,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习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话语,如“中国梦”、“超越意识形态”等观点的提出,适应了各国意识形态在全球化的今天相互融合的趋势,显示出了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再者,从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来讲,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时多次强调了: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梦”推向世界,等等。这些相较于中国过去一般性、普遍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为全面,更具有意识形态的张力。最后,从意识形态话语的重点来讲,经典马克思意识形态更注重的是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仍处于革命性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而习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扭转了共产党人以往的阶级斗争的话语体系,做到了向建设性话语体系的完美转型。

2、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炼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阐释。而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作为分支散落贯穿于这“四梁八柱”中,从整体上丰富完善了这一指导思想体系。从联系最为紧密的政治建设来看,系列重要论述以“观念上层建筑”的形式,对“政治上层建筑”进行了一定的影响,为政治建设把握了总方向,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从文化建设角度看,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核心和枢纽,坚定了文化自信、指引了主方向,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因此,习总书记意识形态重要论述从来不是被单独拎出来自成一派的“解读”,而是与文化、政治、教育甚至是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共同地形成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颠倒的社会意识,同时马克思并站在意识形态批判的视角上,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掩蔽性和工具性等特征。也就是说,从经典作家的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来看,其最初主要表现都是在意识形态的批判上的。而习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观点,深刻地认识到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争端,充分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虚假性,抵制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同时,习总书记在审视国际局势以及疫情发展的前提下,创新性呼吁“各国应超越意识形态”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发展来看,自党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以及理论的创新。从革命到改革再到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都始终伴随着党的各项工作,不断发展进步。而新时代以来,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促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都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其中包括了在网络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宝库。

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实践价值

1、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

现如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面临着各种纷繁复杂、难以预料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取得全胜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理论来进行指导实践。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站在时代和全局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展开系列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对意识形态工作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作为新时期科学的理论成果,系列论述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对进一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习总书记对这项复杂的工程进行的全面细致的指导,如:摆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目标、厘清意识形态治理的战略路径,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正是在这些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才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1. 为政权安全和民族振兴提供了思想武器

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安全,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厘清了意识形态治理的战略路径,对意识形态重点领域做出了相关精准部署。他首先强调了“党管意识形态”的总基调,要求我们要不断强化阵地意识,以坚持守正创新筑牢新闻舆论阵地,以弘扬中国精神筑牢文化文艺阵地等,有效扭转了曾经一度松懈疲软、被动应付的局面,使意识形态建设长期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在“大宣传”、“中国梦”背景下,全国人民弘扬中国精神的信心更加厚实;在宣传舆论的鼓舞推动下,全国人民参与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核心价值的定位导向下,整个社会的风貌风气更加团结和谐。这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所体现出的巨大现实价值。全体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整个社会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系列重要论述不断积累汇聚着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为政权安全和民族振兴提供了思想武器。

3、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中国方案”

后冷战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曲折,而自此之后,西方敌对势力更是想方设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给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以及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重困扰。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上有唱衰中国、“中国崩溃论”等言论也从来未中断。针对西方敌对势力想搞垮中国,运用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渗透形式,习总书记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重要性,并从两方面入手主持开展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既提供了理论指导,又阐明了路径方法。这使得我国在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进攻上有了“指南针”,转变了被动局面。形成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同时,习总书记以生动的话语和恰当的举例进行恰如其分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既加大了“中国特色”的传播力、引领力,也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有力回击了文化霸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发展”“习近平思想”的论文、书籍也逐步增多。中国在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上,有许多成功的智慧方案,对意识形态工作地位的准确把握,对意识形态工作布局的清晰谋划等,可以给那些遭受治国理政和意识形态工作有困扰的国家提供中国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


作者简介:张悦,女,汉,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